记者蹲点日记:“东城社工”点滴奔忙都是使命!

2020年02月27日20:44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人民网北京2月27日电(池梦蕊 洪珊)疫情期间,东城区3500余名社区工作者,每天用双脚丈量辖区内的大街小巷,查看社区封闭式管理各个点位、收集最新外来返京人员信息、入户巡查需要关注的住户、苦口婆心讲解疫情防控的要点......

东城区第一文化馆3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

他们始终相信点滴的奔忙都是使命,他们用心、用情、用温度守护一方平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东城社工”。

今年50岁的李德青,是东城区交道口街道福祥社区的书记兼主任,她和19名同事从除夕至今,一直忙碌在社区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全力以赴、不怕繁难。

疫情防控期间,有一种习惯叫做“早到1小时”

时间:8点;地点:福祥社区居委会

阳光洒在福祥社区居委会房檐上,李德青开始一天的工作。疫情防控期间,她习惯提前1小时到社区,完成社区清扫消毒、查看“12345”派单情况、梳理一天的工作事项。

为了“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福祥社区严格发放出入证。

上午9点,北京市第39中学学生潘海旺来到社区的工作台,他要帮母亲李素兰办一张福祥社区的出入证。

社工田占莉是福祥社区里的“人工智能”,“哪门哪户住了谁”心里跟明镜一样。

“你家在哪里住?”

“福祥5号。”

“你家应该是福祥7号吧,你妈妈还有个妹妹......”

男孩羞涩笑了笑,自己不常住记错了门牌号,经过一番核实确认之后,潘海旺拿到了出入证。

每日“走点位”,发现问题马上解决

时间:10点30分 地点:东不压桥南口

上午9点半,李德青和社区专员吕帅帅一起“走点位”。

李德青告诉记者,为了织密社区防控内外两张网,他们本着“院落有人守、胡同有人巡、网格有人查、外围有人卡、重点有人盯”的原则,安排值守力量。

社区排查的关键在于收住“外网”,福祥社区在帽儿胡同西口、柺棒胡同西口、玉河南口、东不压桥南口、南锣鼓巷南口五处设置外围点位。

当走到东不压桥南口点位上,吕帅帅发现临时出入人员较多,临时出入人员主要集中在人济置业公司,吕帅帅马上叮嘱执勤人员,“咱们值班不能是你走了、我来了,简单的交接班。”他指着临时登记表说,“这几个点位中,你们临时登记表使用最多,临时进出人员,不能笼统地说个理由,一定要把好这道关。”

叮嘱执勤人员只能规范工作流程和要求,却不能解决核心出入问题,问题关键在于用人单位。

李德青和吕帅帅马上来到人济置业公司。朱红色的大门上了锁,不一会儿负责人出来了。

因为,该公司员工要每日往返居住地和工作地,还有些员工会出门采买物品,造成临时出入人员比较多。

李德青建议,走靠近地安门东大街的正门,负责人解释说,因为要穿过后厨,怕人员进进出出不太干净,所以大家习惯走后门。

了解情况后,李德青说那集中给员工办理出入证,保证“一人一证”,并叮嘱负责人所有返京人员要居家观察14天。

有一种爱叫做“守望相助”,“跑腿侠”应运而生

时间:12点30分 地点:福祥社区居委会

中午12点半,李德青和社工们开始吃饭,今天他们的桌上多了一枚茶叶蛋,这是雨儿胡同14号居民杨占岭和妻子冀红送来的。

杨占岭是雨儿14号院的院长,他和12名居民志愿者、19名在职党员一起每日在外围点位执勤,帮忙检查人员出入证。

他是和社工走得最近的人,社工的辛劳,他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他们守的是我们的家!我只是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杨占岭是个硬汉,说到这句时候声音却哽咽了。

当天,帽儿胡同45号院的居民,还为社区送来48瓶酒精。在此之前,辖区企业金板寸送5公斤消毒液、一个4岁的孩子和妈妈一起送来橡胶手套......

“平时居民只是默默的支持着我们的工作,在疫情面前,有一种爱叫做守望相助。”李德青一边说,一边捶了捶腰。

对于一个年过半百的社工来讲,走了一个上午,腰部的酸疼,不是歇歇脚可以解决的事情。

王朝雯是福祥社区里面的“80后”社工,也是社区里的贴心“小棉袄”,看着李德青腰痛,她递过来一贴膏药。

疫情防控期间,福祥社工每周工作“887”,大家没时间买菜,王朝雯就在群里让大家“点菜”,老公天天给大家送菜。

大家有买菜的困难,居民也会有。社区联系附近的菜店,把名片推送到居民群里,大家可以根据需求购买蔬菜水果,菜店工作人员统一配送到楼门院口。

对于居家隔离的返京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当起了“跑腿侠”,帮助他们购买蔬菜水果,送到家中。

在这些“跑腿侠”中,还有来自东城区第一文化馆的干部。

1月28日东城区1700余名干部下沉社区参与防控,使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

社区持证出入,快递在外围点位拿取,居民觉得不方便。东城区第一文化馆副馆长刘璇带着组员帮着帽儿45号院和豆角25号院居民拿快递,当起了“跑腿侠”。下沉干部不仅执勤、站岗、帮忙跑腿,社区里的大事小事,他们都参与分担。”李德青说,“多亏有了他们,帮着社区压实了联防联控。”

口罩难买、居民返京、客人住店.....逐一解决

时间:14点36分 地点:阳光365京品大药房

社区工作,琐碎而又繁杂,千头万绪,唯有逐一解决。

下午14点36分,李德青和社工田占莉、朱雪丹来到地安门东大街66号,北京阳光365京品大药房(南锣鼓巷店),想解决一下居民口罩难买的问题。只见,门口有一把木椅,一旁玻璃门上贴着“口罩、酒精已售罄。”李德青隔着木椅问店员,什么时候口罩能到货,店员说昨天刚发朋友圈,东城区市场监管局接市药监局统一调配的口罩,给这家门店配发了1000个,每个口罩零售价仅比进价高0.22元。

社工朱雪丹之前加过店员周海燕的微信,但是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刷朋友圈,昨天周海燕发的消息没有看到。朱雪丹有些内疚,感觉自己耽误了“大事”。李德青安慰到,“等等下一批,勤刷着点。有消息赶紧发到居民群里!”

口罩算是有了些眉目,李德青和两名社工快马加鞭、分头行动。

一队去CIGO酒店查看从上海来京住客想提前出门的问题;另一队到福祥3号入户核实返京人员情况。

住户返京或外来务工人员返京,是社区防控的的“内网”。福祥社区有4个网格排查小组,全面入户摸排外地来京返京人员,对接各外围点位登记情况,实现敲门入户100%,排查管控100%。

田占莉和朱雪丹是福祥社区第四网格成员,福祥胡同3号居民张女士刚从河北邯郸回来,在南锣鼓巷南口这个外围点位,登记回家。

“人工智能”田占莉再次上线,熟门熟户,很快就来到了居民家门口,隔着玻璃,介绍自己来访的原因。签订健康承诺书、并送上返京人员居家观察知情书等材料。

朱雪丹则主动加张晓诗的微信,将“雨儿30号”微信公众号推送给她,在未来居家隔离的14天内,朱雪丹每天上下午会询问她的身体状况、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做一名“贴心小管家”。

每户有小账、网格有大账、社区有总账

时间:16点05分 地点:福祥社区二楼走廊

下午4点,更新“大数据”的时间到了。

在福祥社区,“70后”张校是“学霸”级社工,社区疫情防控“大数据”的统计者。

张校用制表的方式,将福祥社区1336户常驻居民、193个平房院落、7栋楼600户楼房居民、外地返京人员等信息,做成可视化表格。

通过基础台账表、排查汇总表、人员登记表、来京人数曲线图和楼房战“疫”图,做到“每户有小账、网格有大帐、社区有总账”。

张校指着到京人数曲线图,截止到下午4点福祥社区到京人数6人。

“到京人数多,也就是我们社工需要点对点跟踪人数,同时是接触面的高峰期,要加强社区的消杀力度。”张校解释说。

通过这个表格,社工工作可以有一个前瞻性,如果2月21日回京,那么3月6日就是解除居家观察的日子,在这个期间返京人员身体状况、情绪、生活必需品都是我们要关注的要点。

李德青介绍说,由于长时间连轴转的工作,社区里51岁张夕颖“大姐”前几天高压到达过150,社工李仙颈椎病又犯了、引起了呕吐。所以根据这个曲线表,在到京人数少的时候,往后推算14天,可以适当安排社工的倒休或者轮休。

除了自制的来京人员曲线图,福祥社区还有一个“杀手锏”,名叫“楼房战‘疫’图”。

在查找楼房住户信息时,李德青发现,虽然大家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因为台账页数太多,想要从中寻找某一住户信息耗时长,而且重点排查对象不够清晰明确,严重影响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效率。

她和社工们,绘制楼房战“疫”图,将7栋楼房哪个单元、哪层楼、住着哪户人家的情况信息,数据可视化。

具体而言,就是把楼房区做成平面图,将前期摸排情况,用绿色、桔色、红色及卡通小人四种形式,将住户情况分门别类。

“绿色”代表没有出京户,“橘色”代表返京户或未返京户,“红色”代表有发热人员户,卡通小人代表住有独居、空巢、残疾、低保等特殊群体。

从而,有效节省反复查阅住户信息时间,提高了下户巡查效率,每天下午4点更新这一天摸排的情况。

今日,有一户外地返京人员14天居家观察期满,这一户的贴纸从橘色变成了绿色。

“雨儿30号”平安打卡,每一次打卡都是一句平安

时间:19点35分 地点:李德青的家

“雨儿30号”微信公众号,在疫情防控期间,专门开设“同心战疫”的版块。该版块包括活动区“战疫同盟”、心理服务区“阳光宅”、征集区“需求&资源”、打卡处“平安社区”以及离京返京人员登记。

点击打卡处“平安社区”可以看到四个打卡项目,“本院无可疑情况”、“本院大门已锁好”、“本院一切安好”、“本院发现疫情线索”。

晚上7点35分,李德青回到家,刚坐下就想看看每日打卡情况。“因为居民打卡时间不一定,我习惯晚上看一看。”李德青说,居民每一次打卡,就是一句平安。

“有一群人,他们和我们一样辛苦。”李德青说,他们是福祥社区的保安,白天社工、下沉干部、居民志愿者值守五处点位,晚上保安上岗,确保24小时外围点位有人守。

晚上9点18分,李德青在“福祥社工群”里总结了这一天的工作、布置明天的工作重点。

社工李德青和她的社工同事们,在社区疫情防控的一线,连续作战了35天。他们当中有刚当上父亲的年轻奶爸、有放弃蜜月旅行的新郎官、有两个孩子的妈妈......他们忙碌的身影,是社区疫情防控最好的“注脚”。

因为他们深知,社区是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主战场,是阻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最有效防线。他们同东城区3500余名社工一道,成了捍卫社区的排头兵、守门人。

(责编:池梦蕊、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