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是北京老城的肌理,也是城市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载体。北京深入开展街巷精细化治理,老北京的韵味又回来了。
-
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加紧建设,预计2025年投入使用,成为城市副中心未来交通中心、活力核心和首都新门户。
-
经过两年多筹备和施工,北京工人体育场回归大众视野。落成于1959年的“工人迎宾”雕塑也一同回归,让球迷重拾往昔记忆。
-
在北京通州城市绿心森林公园,颇具现代感的三大建筑屹立于千年运河畔,成为这座未来之城的地标性公共文化建筑群。
-
走进西城区仁寿路,一座上海石库门风格建筑屹立在街角,新市区泰安里经修缮变身“泰安里文化艺术中心”。
零碳社区长什么样,又该怎么建?这个答案可以从2023年服贸会上找到,走进这里可以了解到国内最先进、最前沿的既有建筑零碳改造技术和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感受健康、舒适与低碳的未来居住生活。
我国明确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作为首都和超大城市,北京率先锚定“双碳”目标,稳步推进碳减排、碳中和。截至2022年底,北京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持全国省级最优水平。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