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体育

双奥人物筑梦双奥之城——

“双奥设计师”李兴钢:透过奥运场馆展现中国文化的精彩

李博
2021年09月15日09:26 |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小字号

编者按: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将盛大开幕,北京也将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举办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人民网北京频道推出迎接北京冬奥会系列报道——“双奥人物筑梦双奥之城”:十几年前他们参与了2008年北京夏奥会的设计、建设等工作,如今又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忙碌着,记者走近这些双奥人物代表,讲述他们为北京建设双奥之城倾力奉献的故事。

双奥人物档案:

李兴钢在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 访者供图

李兴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北京2022年冬奥会延庆赛区总规划师兼设计联合体总设计师、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中方总设计师

“第一次站在景山万春亭俯瞰宏伟的故宫,那一刻眼泪都要流下来。伟大的传统建筑如此让人感动,让人终身难忘。”那种心灵的震撼永存于李兴钢的记忆中,使他坚信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蕴藏的永恒不会随时间湮灭。

从北京夏奥会国家体育场“鸟巢”,到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在李兴钢的设计中都传达出传统与创新并济、自然与人工互成的理念。目前李兴钢正在为“鸟巢”冬奥会开闭幕式改造和冬奥会延庆赛区场馆工程忙碌着,他希望通过努力,让北京冬奥会再次赢得世界的点赞。

光环背后承受重压,筑“鸟巢”就像爬珠峰

看升旗、登长城、观“鸟巢”……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后,“鸟巢”成为外地游客到北京“必打卡”景点之一,“鸟巢”也让李兴钢为世界所知。

头顶“鸟巢”设计师光环的背后,李兴钢承受着外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

2002年12月,著名建筑大师赫尔佐格、德梅隆寻求一位熟悉中国文化且有国际视野的合作者,共同完成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场馆竞赛设计,李兴钢脱颖而出,从此结缘“鸟巢”。

在瑞士小城巴塞尔,李兴钢聆听大师们的设计思路,他会从中国建筑师的角度直言不讳提出想法,根据自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补充、完善、丰富设计方案。

瑞士与北京相差七个小时,这个时差被他巧妙利用:每天清晨,李兴钢先与瑞士同事研讨,再打电话跟北京同事沟通,之后绘制草图,12个小时后把图传回国内。当北京同事一早上班时,李兴钢的草图已映入眼帘,同事马上绘制电子图纸传回瑞士,那边太阳又将升起。

长距离沟通使李兴钢的一天拉长到30多个小时,中外设计师夜以继日的付出终得回报:2003年4月,一个具有世界水准又蕴含中国文化的体育场方案从国际竞赛中胜出,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顺利启动建设。

如何将“鸟巢”国际化设计理念转化为中国本土技术进行建造,作为工程中方主持人的李兴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他既要多方协调,又要跟十几个专业设计人员、不同国家的工程师沟通,还有近4000张施工图纸都需要李兴钢签字,巨大的责任压在这个34岁的年轻人身上。

“每天我会在凌晨两三点醒来,这项工作还没完成,那个环节还存在风险,一些技术难题还亟待解决……工作的内容涌入脑海,越想越兴奋,难以入眠,差不多两年时间就是这样度过的。”李兴钢说。

北京残奥会闭幕式结束后,“鸟巢”外散场的观众人声鼎沸,李兴钢独自坐在看台上,面对空空的赛场和跑道,有一种轻松与释然。“‘鸟巢’完成了它的使命,举办了一届精彩的奥运盛会,也把中国的文化传递给了全世界。对于我来说,我爬过了一座珠穆朗玛峰,最难的做过了,感觉以后无论干什么都可以应对了。”设计完“鸟巢”的李兴钢建立起满满的自信。

人工与自然悄然对话,延庆赛区铺展山水画卷

延庆,古称夏阳川,亦谓妫川,名山胜水,钟灵毓秀。 夏日的延庆,一碧万顷,满目葱茏。小海陀山顶,繁花似锦,美不胜收。

不同于在城市中建造一座“鸟巢”般的地标性场馆,在冬奥延庆赛区,最大的地标就是这方青山绿水。“在大自然中行走,感受美好,就会在设计中小心呵护和增强这份美好;感受到陡峭,就要预知未来实施的困难和提出应对挑战的办法。”李兴钢说。

海拔2000多米的小海陀山上,李兴钢跋涉、驻足、眺望,摊开速写本描绘构图,记录思考和梦想。无数次实地踏勘,无数张草图绘制,一幅掩映于山林之中的奥运场馆图景在李兴钢眼前徐徐展开。

延庆赛区核心区需要集中建设两个竞赛场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以及两个非竞赛场馆—延庆冬奥村、山地新闻中心,而赛区又是原生自然、生态良好的山林之地,如何将人工建造对自然环境的干扰降至最低,李兴钢拿出了解锁矛盾的钥匙——“胜景几何”理念。

“鸟巢”项目结束之后,李兴钢进行了总结思考,又把传统文化跟当代技术结合,产生了“胜景几何”理念。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是不能对抗自然的,要互相成就。李兴钢解释,“胜景几何”简单来讲就是追求“技术引导意匠”和“人工交互自然”——即追求人工建造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达到一种美好共生的状态和情境。

“胜景几何”理念应用于延庆赛区,演变为“山林场馆,生态冬奥”的总体规划设计理念,技术与意匠、人工与自然悄然对话,在满足精彩奥运赛事要求的基础上,力求建造一个融于自然山林中的绿色冬奥赛区。李兴钢说:“我要把延庆赛区打造成一幅大型的实地立体山水图卷,它不是一个原生的森林公园,也不是一个经过大量场馆建设之后被过度改变了的人工自然,而是一幅人工与自然交相辉映的山水画卷。”

延庆赛区规划设计注重延续并保持当地独特的地质遗迹、历史人文和生态环境资源。延庆冬奥村整个“村落”借助层层坡顶、平台和半开放的庭院组团,对话周围山形水势,形成一幅与自然山水、历史遗迹和谐相处的中国延庆美丽山村图景。

冬奥村的中心是小庄科村村落遗址,“村落遗址是我们现场踏勘时发现的,它是一个20世纪40年代被战争毁掉的山村,地处深山密林之中,以前从未被发现,也没有标记在地形图上。我当场决定,要把遗址保留下来变成‘冬奥山村’中的一个公共空间,这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展示和传承。”李兴钢说。

修缮保存的小庄科村遗址公园、“原住民”的西大庄科村与“新住民”的延庆冬奥村遥相呼应,代表着延庆山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于海陀山水之间,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和官员在比赛之余可以体验中国的山水传统、村落文化和历史遗迹之美。

扎根传统放眼世界,借奥运舞台传递中国文化

文化是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的“根”和“魂”。李兴钢说:“中国建筑要走上世界的舞台,必须有两样东西,一是要在现代化方面和国际接轨,二是一定要有中国自己的东西。”这也是他从业近30年来不断追求的目标。

李兴钢在北京夏奥会主场馆国家体育场。 受访者供图

李兴钢认为,奥运能使中国和北京与世界更好地融合,也使中国的文化更能够被世界理解和尊重。2008年是中国首次举办奥运会,以“鸟巢”为代表的北京2008年夏奥会场馆是“宏大”的,向世界展示国家实力、民族自信和国际视野。而北京2022年冬奥会延庆赛区是“低调”的,强调可持续性、惠及大众和凸显与自然共生的中国文化。

“‘鸟巢’是中外设计师合作的成果,而北京2022年冬奥会场馆是完全由中国设计师主导的,除了可以完成冬奥会的赛事任务外,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场馆把中国价值观和文化力量传达出去。”李兴钢说。

延庆赛区的场馆规划和设计充分利用优质的山水自然环境优势和丰富的人文历史传统资源,将冬奥会文化与中国山水文化相结合,营造出人工与自然高度融合并相得益彰的冬奥会场馆和主题园区,借助冬奥会契机,在国际化的标准和语境中,从延庆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和精神。

延庆赛区景观设计系统意图营造以冬奥会为主题且有中国文化意境的大型山地公园。设计充分因借自然,通过四时、四季手法选取最佳风景资源,构建立体的山地景观格局;结合并师法自然,人工建造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营造出“迎宾画廊,层台环翠,双村夕照,秋岭游龙,凌水穿山,丹壁幽谷,晴雪揽胜,海陀飞鸢”之冬奥八景,与历史上的“妫川八景”延续应和,营造具有中国山水文化传统、模式和特色的情境式系列主题景观。一条贯穿整个景区的水景观游览带将冬奥八景及几大场馆功能组团串联起来,由南区核心部位的雪车雪橇中心“山脊游龙”点睛引领,形成“燕山贯玉带,海陀出游龙”的延庆赛区特色景观体系,让各国来宾体验和感受中国的山水文化和精神。

展望明年的冬奥会,李兴钢说:“我很期待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精彩呈现,不仅是比赛的精彩,更是把中国文化的精彩通过各国运动员的实地感受和电视转播画面传递给全世界。”     

(责编:鲍聪颖、高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