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北京有戲”系列報道

著名歌唱家麼紅:讓歌劇飛入尋常百姓家

人民網記者 尹星雲
2025年04月25日09:18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著名歌唱家麼紅。人民網記者 尹星雲攝

4月25日晚上,中央歌劇院副院長、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麼紅將以出品人、導演、主演及聲樂指導四重身份,攜新版歌劇《茶花女》亮相北京石景山區文化中心,開啟一場備受期待的突破性演出。

這場演出,不僅是西洋歌劇首次完整亮相京西地區,更以“輕量化、親民化、年輕化”的創新姿態,為經典藝術的當代傳播勾勒出的新圖景。

經典歌劇的“輕騎兵”式突圍

長久以來,北京的歌劇演出“版圖”被位於核心城區的中央歌劇院、國家大劇院等文化地標所牢牢佔據,而麼紅本次演出的選址,就打破了這樣的傳統格局。

石景山區文化中心雖僅有不到400個座位,卻憑借 12 米寬、17米縱深的舞台規格,具備了承接歌劇演出的硬件基礎條件。“把歌劇送到百姓身邊,讓京西地區的觀眾在家門口也可以看到歌劇了。”麼紅在談及選址初衷時強調,這是她“歌劇惠民”理念的第一步實踐。

與傳統歌劇動輒百十來人的龐大陣容不同,此次石景山版《茶花女》將角色精簡至 6人,鋼琴替代管弦樂隊,摒棄繁復實景裝置,轉而以抽象舞美構建敘事空間。舞台后方的弧形牆體不僅承擔聲場反射功能,開合處的人模裝置更巧妙替代合唱隊,成為場景氛圍的視覺符號。

“威爾第的音樂分毫未改,我們只是用更現代的方式讓觀眾聚焦藝術情感本身。”麼紅解釋道,這種“減法”並非妥協,主演團隊匯聚薛皓垠、張鵬等資深藝術家與徐森、王藝清等青年才俊,鋼琴伴奏由中央歌劇院專職藝術指導擔綱,舞美設計請高廣健設計團隊出山,確保“精簡而不簡單”。

在票價設置上,此次演出推出百元左右的惠民區間,遠遠低於傳統歌劇演出票價。“我想讓剛畢業的年輕人、退休的叔叔阿姨,都能毫無負擔地走進劇場。”麼紅透露,預售開啟后反響熱烈,不少觀眾表示,這麼親民的票價簡直機會難得。

34 年舞台經驗的“破繭重生”

從藝 34 年、主演《圖蘭多》《茶花女》等經典歌劇數百場的麼紅,此次擔任導演堪稱職業生涯“新的起點”。在採訪時她笑言:“當演員隻需專注演唱,當導演卻事無巨細。”她坦言,這次身份的轉換,既是藝術積累的必然,更是傳播使命的驅動。

談及初衷動機,麼紅多次提及中央歌劇院的培養:“在這裡已經工作了34年,這是我藝術生命的根基。現在我想把所學所思反哺歌劇行業,尤其是為青年演員搭建舞台。”

此次演出中,青年男高音徐森重任在肩,這是他與麼紅的再度合作,他說:“以前演出時,麼紅老師會手把手教我調整發聲位置,如今她作為導演,更教會我如何從整體視角塑造角色。”這種 “傳幫帶”模式貫穿整個劇組,舞台設計團隊中有高廣健的研究生,聲樂指導組裡有麼紅的學生,形成“老中青”三代藝術工作者的協同創新格局。

演員身著現代服飾,LED霓虹燈勾勒場景輪廓……為拉近當代觀眾與世界經典的距離,麼紅在舞台呈現上大膽創新,“我們把故事設定在當代,讓觀眾看到女主人公薇奧萊塔的掙扎與現代都市女性的情感困境產生共振。”舞美設計師高廣健解讀道,這種“時空折疊”通過極簡主義美學來實現——高低錯落的畫框既是門窗又是鏡像,營造出“時尚與古典共舞”的視覺奇觀。

“演員在台上需要激情,但導演必須保持理性,確保每個調度都服務於敘事。”她透露,為協調創作理念,團隊經常徹夜討論方案,“半夜三點和高廣健老師探討燈光層次等細節已成工作常態”。這種高強度的磨合正逐漸轉化為舞台上的精准呈現。

著名歌唱家麼紅。人民網記者 尹星雲攝

讓“陽春白雪”飛入尋常百姓家

在麼紅的構想中,此次石景山版《茶花女》只是起點,她更遠的目標是讓歌劇成為大眾觸手可及的文化生活選項。這種理念,貫穿於她對歌劇行業生態的系統性思考。

“為什麼選擇6人陣容?因為我們要做‘輕騎兵’,讓歌劇能在全國巡演。鋼琴伴奏可快速適配場地,充滿想象力大氣的舞美設計給觀眾帶來無限的視覺美感體驗。”麼紅表示。

“培養一位歌劇演員需要十年甚至更久,但市場給他們的機會太少。”麼紅感慨,此次演出啟用了很多青年演員,既是藝術傳承的需要,更是為行業“蓄水”。

當麼紅在彩排中帶領全體演員唱響《飲酒歌》時,舞台上的燈光交相輝映。這場即將啟幕的演出,不僅是一次藝術創新的實踐,更是對“藝術何為”的時代回應,麼紅以“傳承經典、歌劇的普及、藝術的傳幫帶”為支點,正在撬動經典藝術與當代生活的連接點。正如她在採訪中所說:“歌劇是藝術殿堂最璀璨的明珠!更是流動的文化血液。當它能滋養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才算真正完成了時代使命。”從舞台中央的歌唱家到台前幕后的導演,麼紅用34年從藝的藝術積澱,書寫著屬於歌劇“破圈”的答案——藝術唯有扎根人民,才能永葆生機。

(責編:董兆瑞、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