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延慶推出北京市首個野生動物致害補償保險機制

群眾獲賠時效將提速至15天

2025年04月18日15:46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4月18日電 (記者尹星雲)日前,記者從北京市延慶區獲悉,該區在生態保護領域再推創新舉措,將於5月率先在全市十六區中推出野生動物致害政府補償商業保險機制,通過“政府保基本、保險提效率”的創新模式,實現群眾受損補償時效從以往1年縮短至最快15天,為破解生態保護與民生保障矛盾提供“延慶方案”。

作為首都生態涵養區,延慶區生物多樣性豐富,擁有466種陸生野生脊椎動物。近年來,隨著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不斷深入,延慶區陸生野生動物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同時,野豬、豹貓等野生動物“肇事”,致使農作物受損、家禽家畜傷亡的事件也時有發生。盡管《北京市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造成損失補償辦法》已明確補償標准,但傳統財政補償需經歷多級審批,群眾往往需等待一年才能獲賠。“庄稼被糟蹋了,補償金卻等不來”,成為困擾群眾的民生痛點。

此次創新機制採用“政府投保、專險理賠、群眾受益”模式,由區財政全額出資購買專項保險。保險生效后,將對延慶行政區范圍內發生的,野豬、狼、豬獾等北京市規定給予補償的野生動物所造成的損害,予以相應補償。具體補償細則體現精細化:農作物損失按核實量及上年度市場均價的60%-80%補償,家禽家畜治療費補償50%-70%。理賠流程:當事人提出申請,鄉鎮或街道工作人員會在5個工作日內進行現場調查,區自然保護地管理處在核查結束之日起的5個工作日內提出合理補償意見,公示期滿后由保險機構在5至15個工作日內對受損申請人一次性支付受損補償資金。

“生態保護不是讓群眾買單,而是要讓群眾受益。”延慶區自然保護地管理處副主任趙彥表示,該機制不僅破解了補償周期長、程序復雜等難題,更通過引入保險杠杆效應,實現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最大化。

延慶區同步建立“預防+補償”雙軌機制。一方面通過社區宣傳、防護技能培訓等提高群眾防范能力,另一方面將利用智慧監測平台動態掌握野生動物活動軌跡,在重點區域設置電子圍欄等預警設施。“要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群眾致富的金山銀山”,趙彥透露,后續還將探索建立生態補償碳匯交易等機制,推動生態保護與民生改善良性循環。

“延慶區野生動物致害補償商業保險機制預計於今年5月正式啟動,並已納入延慶區‘生態文明制度創新’重點工程。”趙彥說:“我們將繼續優化野生動物致害補償機制,進一步完善補償標准和流程,加強宣傳和培訓,提高群眾防范意識,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讓延慶區的生態環境更加美好。”

(責編:李博、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