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南中軸博物館群揭開面紗 布局國家級“文化重器”
南三環到南四環之間,曾以服裝批發聞名的大紅門地區正在蛻變。隨著國家自然博物館新館落地開工,南中軸博物館群也揭開神秘面紗。
記者近日獲悉,南中軸博物館群一期將建設包括國家自然博物館新館在內的“三館一院一序廳”,按照“國際一流、中國特色、大國風范”標准建設場館,打造成展示國家形象和中華文化自信的代表地區。
國家自然博物館新館開建
每年,約有180萬人次參觀位於天橋南大街上的國家自然博物館。這是目前唯一一家綜合性國家級自然博物館,13個展廳涵蓋古生物、動物、植物和人類四大主題,收藏著40余萬件標本。
但這裡的陳列展覽區面積僅有8400平方米。趕上節假日和寒暑假,狹窄的展廳裡擠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從2021年開始,本市加快為自然博物館尋找新址。
巧合的是,同一年,大紅門地區最后4家服裝市場關停閉市,產業提速轉型,並計劃打造文化博覽區。經過多方考察,自然博物館新館最終落子大紅門。
去年,國家自然博物館新館啟動方案設計國際招標,當年11月確定中標方案。規劃顯示,新館佔地5.77公頃,總建筑面積近20萬平方米,將重點展示地質、古生物、古人類、動物、植物、海洋生物等多方面內容。
據悉,國家自然博物館新館已於今年9月29日實現“土護降”開工,預計明年4月主體工程開建,2029年10月試運營。
“新館的建設將提升國家自然博物館的承接能力和我國自然遺產研究保護能力。”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文化博覽區規劃面積超76公頃
國家自然博物館新館是南中軸博物館群的第一個落地項目。“南中軸大紅門博物館群一期總體布局為‘三館一院一序廳’,其中包括三座國家級重大文化設施項目以及文博合院、共享序廳等公共空間。”豐台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出示了大紅門文化博覽區的整體規劃圖,這一區域佔地面積達76.53公頃。
大紅門文化博覽區西至規劃苗圃西路,東至規劃廡殿北街,北至規劃南頂路,南至南四環。文化博覽區將集中布局國家級、市級重大功能性文化博覽設施,以高水平文博設施及相關博覽活動為依托,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帶動大紅門地區的整體發展。
“三館一院一序廳”位於文化博覽區的北端。國家自然博物館的南側,便是首都規劃展覽館新館。新館佔地面積約1.72公頃,將重點展示北京城市規劃發展歷史、北京歷史文化名城、奧運會場館規劃建設、人居環境規劃建設、生態環境規劃建設、城市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等方面內容。
國家自然博物館與首都規劃展覽館的西側,還布局了一處地上建筑規模約12萬平方米的國家級重大文化設施項目,目前已完成選址及立項手續,正在推進設計方案深化及可研編制工作。
博物館群將配套大型公共空間
博物館群裡的地標將彰顯“國際一流、中國特色、大國風范”。
“考慮到國家自然博物館新館是未來南中軸線上標志性建筑,設計方案、裝修風格專門經過了全球招標。”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國家自然博物館新館的展陳、試聽、館藏對標國際一流標准,場館按綠建三星標准建設,為使用先進技術手段提供基礎條件。
據悉,博物館群的公共空間建設項目佔地面積近4公頃,地下建筑規模約8萬平方米,主要包括文博合院和共享序廳等。這兩處公共空間主要承擔人群集散、參觀導覽、休閑服務和地下聯通等功能,實現博物館與博物館之間、博物館與地鐵大紅門站之間功能銜接、一體連通。
“伴隨著多個國家‘文化重器’在大紅門地區落地,豐台也正加速在南中軸地區建設首都商務新區,把南中軸打造成生態軸、文化軸、發展軸。”豐台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記者獲悉,南中軸博物館群二期的謀劃工作也在進行中,將主要用於安排國家級文化設施,並與博物館群一期共同圍合形成具有秩序感的南中軸城市界面。(記者 曹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