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東城區科技創新大賽獲獎項目公布 16家參賽項目現場簽約落地

2024年11月19日11:05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11月18日,“創新硅巷·集賢東城”科技創新大賽頒獎典禮暨金隅環貿創新中心開業儀式在金隅環貿中心舉行。百余家企業代表、項目代表、知名投資機構代表齊聚,共同見証了五大賽道百余個獲獎優質項目,參與了東城區7位首批科技創新顧問聘任以及金隅環貿科技創新中心的落成儀式,感受了東城區搶抓新質生產力、視人才為珍寶、用市場育動能、向改革要活力的堅定決心和無限發展潛力。

東城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黃丹在致辭中表示,東城區作為首都功能核心區,地緣優勢得天獨厚,政務資源優勢集中,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科技創新要素集聚,創新資源效能明顯。她強調,“我們將強化政策疊加效應,大力挖潛區域內重點科技類企業和科技創新人才資源,落實市委市政府‘科技回歸都市’要求,加快‘硅巷’建設,著力打造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營造‘近悅遠來’的良好人才生態。”

北京清華工業開發研究院副院長常曉磊表示,本次大賽充分發揮了人才聚合器和項目孵化器作用,東城區以賽為媒,吸引集聚優秀科創人才,推動科學家、企業家、金融家握指成拳、深度合作,下一步將深化與東城區合作,為建設“硅巷”貢獻更多力量。

今年5月,東城區以“辦賽引才、競爭育才、落地用才”為宗旨,聯合北京清華工業開發研究院發起“創新硅巷·集賢東城”科技創新大賽。經過近三個月2輪路演評審,從人工智能與新一代數字經濟、文化科技融合與新消費、生物醫藥與數字醫療新業態、集成電路與物聯網、碳中和與能源科技5個賽道評選出百余個高質量科技創新項目,這些項目既為東城區匯聚了人才,也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了更多活力。頒獎典禮現場,64家企業代表登台領獎,其中16家參賽項目現場簽約落地,未來將在東城區實現成果轉化,助力東城區硅巷建設。此外,東城區首次聘任7位科技創新顧問,為全區科創企業和創新項目提供指導支撐和服務。

東城區持續以“多元市場主體”聯動“硅巷”建設,讓真正具備發展優勢、符合產業升級方向的技術和產品脫穎而出。頒獎典禮后,東城園管委會與金隅投資物業管理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舉辦了金隅環貿科技創新中心開業儀式,通過構建開放共享的資源平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未來將會為初創企業和成長型企業提供全方位的孵化服務。這既有利於東城區政府利用區內國企央企的優勢資源,推動創新中心與各類創新主體的對接合作,也有助於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升級,促進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意義深遠。此外,東城區注重校地、校企合作,引入清華大學等高校項目和資源,著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學研一體化,為科創企業從創意“種子”到開花結果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務保障。

孵化空間是科創企業發展的搖籃,產業空間是企業發展壯大的基石,今年9月,東城數字科技大廈項目主體結構封頂,標志著東城區地標性產業空間全面進入施工新階段。該項目預計2025年年底交付使用。作為東城北二環內唯一新建的產業項目,東城數字科技大廈項目緊扣北京市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和“兩區”建設發展規劃,按照綠建三星、5A級寫字樓標准交付,著力打造創新型總部和融合開放的產業空間,滿足不同類型企業入駐,充分發揮其在數字經濟方面的帶動示范功能,引領東城區數字經濟發展。

據東城園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創造性提出了在東城建設“硅巷”這一國際領先理念。“硅巷”是以城市空間更新、科技回歸都市為主的科技創新產業集聚街區,是中心城區在科技競爭背景下融入新興產業發展和城市更新的重要方式。其主要特點是以城市中心的存量空間為主要載體,通過對存量空間加以改造,在中心城區實現以城市更新推動科創產業集聚發展。

“硅巷”初期聚焦於青龍硅巷展示區,在北起北二環、南抵北新橋三條、西至雍和宮大街、東至東直門內北小街,合計0.495平方公裡區域內,實現了高質量、加速度、跨越式發展,集中集聚了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今年,千尋位置、煜邦電力、出門問問等獨角獸、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先后扎根東城,呈現強勁發展態勢。以“天工”“中文逍遙”等大模型為代表,形成了以算力、數據、大模型、應用為核心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

未來,東城區將持續深化完善硅巷建設體系,按照“起步——拓展——輻射”三級空間創新布局,分階段實現從“規模拓展”的“量變”階段向“效能提升”的“質變”階段跨越,圍繞高效服務供給、優質空間供給、精准政策供給,不斷強化城市更新和存量空間功能提升,促進創新格局持續優化,構建東城特有的創新開放、要素集聚的硅巷建設模式和提升體系。

(責編:池夢蕊、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