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互嵌工作推進會召開 和合社區建設導則正式發布

11月15日,由北京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指導、西城區牛街街道主辦的北京市互嵌工作推進會召開。全市16個區和經開區的民宗部門代表及牛街地區各族群眾代表參加會議。
本次大會以“互嵌共融 互促共進”為主題,旨在展示北京在“推動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探索經驗,彰顯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基層實踐的使命擔當。
北京市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以首善標准,積極構建增進民族團結進步的互嵌式社會結構,著力打造深化民族團結進步的互嵌式社區環境,以“互嵌”促“三交”,以“三交”促“團結”,以“和合社區”基層探索推動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為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北京樣本。
會上,西城區牛街街道工委書記李麗京、朝陽區常營回族鄉黨委副書記、鄉長馬洪鬆,大興區亦庄鎮黨委書記何飛,通州區張家灣鎮黨群辦負責人彭麗君,大興區民族宗教事務辦公室主任殷紹毅作為典型代表,分別以《“和合牛街”156工作模式推動新時代城市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的首都實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互嵌共融促發展——常營回族鄉推動民族互嵌式社區建設實踐探索》《同譜民族團結曲 共唱亦庄奮進歌——亦庄鎮探索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實踐路徑》《棚改助力打造互嵌式民族社區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快建設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大興區聚焦“五變五嵌入”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題進行經驗分享。
會上,《和合社區建設導則》發布,該導則堅持團結友愛、秉公守正的原則,尊重包容、真誠理解的態度,互嵌共融、互促共進的倡導,從環境提升展和合之美、品牌帶動塑和合之形、服務創新揚和合之氣、民生優先講和合之事、黨建引領鑄和合之魂五個維度,聚焦空間互嵌、文化互嵌、經濟互嵌、社會互嵌、心理互嵌五大建設目標,細化基地建設、品牌培育、互嵌式社區構建、黨建合力等16項建設內容,涵蓋42項行為指引,構建了“5+16+42”的“和合社區”建設體系。
通過基礎類指引25項、導向類指引12項、特色類指引5項,增強各族民眾互嵌式發展新動能,不斷推動各族群眾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牛街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牛街街道作為“和合社區”的首創者和探索者,在建設多民族群眾互嵌式社區上先行先試,在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走在先、干在前。近年來,街道堅持彰顯民族團結特色品牌影響力,持續深化“和合牛街”內涵,積極推動“和合社區”實踐探索和理論創新的“雙向奔赴”,進一步促進各民族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打造多民族融榮與共的社會治理“同心圓”,為北京市進一步探索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提供實踐動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