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投融資服務機制啟動 金融“活水”賦能三地產業鏈群

昨天,京津冀投融資服務機制在2024年京津冀基金與企業融資對接會上啟動,來自京津冀的17隻基金簽約35家企業、投資額30億元。京津冀聯合辦介紹,三地將培育壯大更多長期資本、耐心資本,引導資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赴北交所等上市,促進跨區域資金鏈與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三地共解融資難融資貴難題
鋼廠的高爐裡溫度可以達到2000攝氏度,過去煉鐵被稱為“中醫煉鐵”,隻能靠老師傅“望聞問切”﹔現在,高爐裝了上千台傳感器,能隨時感知高爐裡的狀態變化。
“不僅產品質量提升了,每台高爐一年下來能省兩三千萬元成本。”北京智冶互聯公司董事長趙宏博看准了河北“鋼鐵大省”的優勢,開始在京津冀三地延伸布局。對接會上,這位來自高校的創業者登台路演,既尋找合作機會,又希望能引來投資。
隨著企業一步步成長,趙宏博計劃三到五年內到資本市場上市,但上市前的這段路格外關鍵。昨天啟動的京津冀投融資服務機制恰恰能為三地企業解決這個“成長的煩惱”。“投融資服務機制可以匯聚資本市場、基金銀行、行業協會、產業聯盟、創新平台等科技金融要素,為京津冀各類創新主體提供全鏈條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京津冀聯合辦副主任周浩介紹,有了這個平台,企業可以更方便地了解上市條件、政策,解決融資難、融資貴、融資不通暢的問題。
作為京津冀企業“家門口”的交易所,北交所已經成為助力京津冀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力量。截至11月8日,京津冀共有33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合計募集資金77.51億元。“募集資金多投向京津冀地區,覆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專用設備制造、醫藥制造等重點產業,支持相關產業鏈優化升級。”北交所市場發展部總監黃磊透露,北交所已經建立了京津冀擬上市企業動態名單庫,將逐家梳理並制定個性化服務方案。
共建萬億級新能源汽車產業群
前不久,規劃面積達8000畝的京津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科技生態港迎來了首批擬入園企業。這座生態港在三地各布局了一個產業園區,與北京汽車、小米汽車、理想汽車、長城汽車等京津冀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基地形成了“2小時產業圈”。
三座園區的互相配合是產業協作的最好見証。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是京津冀“六鏈五群”建設的重要內容,三地優勢互補,發展勢頭迅猛,正在加快推動區域產業鏈強鏈補鏈,攜手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在此次對接會上,由北汽集團、小米汽車、理想汽車、長城汽車等63家單位聯合發起的中關村京津冀新能源汽車協同發展促進會揭牌成立。促進會將搭建上下游產業鏈合作交流平台,推動京津冀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做大做強。
“三地將力爭通過三到五年的時間,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萬億產值。”促進會首任會長張夕勇說,京津冀將逐步提高新能源汽車產量、產能利用率和本地配套率,通過招引和培育頭部企業、優化產業鏈布局等手段,助力京津冀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
17隻基金投資三地35家企業
按照計劃,京津冀三地將依托科技生態港招引和培育一批國內外新能源智能網聯整車、關鍵零部件及相關產業生態的龍頭企業,加速形成具備全球競爭力的新質生產力。
產業聚集、企業培育的過程也是投資落地的過程。昨天,促進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投資基金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發揮基金招商引資和投資賦能作用,吸引國內外高附加值企業加快集聚,共同推動京津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科技生態港等重點園區建設。
此前,京津冀三地聯合國家開發銀行共同設立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投資基金,基金初始設立規模41.5億元。昨天該基金與三地的6個項目進行現場簽約,意向投資額達14.6億元。
對接會上,共有17隻京津冀基金的代表與來自三地的35家企業代表現場簽約,簽約投資額達30億元。“今年融資對接會參會基金規模突破120家,較去年增長30%,現場簽約企業數量及金額較去年均有大幅增長,活動規模和影響力進一步增強。”周浩說。
京津冀協同發展已進入全方位、高質量深入推進的階段,市場空間巨大、發展前景廣闊,三地正在積極落實《推動6條重點產業鏈圖譜落地行動方案》。“我們將針對梳理出來的卡點聯合攻關,對堵點進行互補性招商,聚焦關鍵環節強鏈、補鏈、延鏈。”周浩說,三省市將融匯科技金融,賦能產業鏈群,不斷培育新動能新優勢。(記者 曹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