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高標准推進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
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游景區。 人民網記者 李博攝
人民網北京11月6日電 (記者李博)深秋時節,北京城市副中心大運河畔及森林公園色彩斑斕,越來越多的市民、游客“打卡”副中心的美麗秋景。當前,北京城市副中心正高標准推進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向綠向新,實現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良好開局。
聚焦“五綠”
城市副中心聚焦“城建綠”,打造綠色建筑新高地。副中心成為國內首個大型公共建筑全面執行綠建三星級標准的地區,推廣超低能耗項目7個、約20萬平方米,排名全市第一。城市綠心三大文化設施利用區域能源站供能,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02萬噸。
城市副中心聚焦“出行綠”,形成綠色交通新優勢。城市副中心堅持“慢行優先、公交優先、綠色優先”,建設高效綠色、生態友好的交通網絡。副中心站樞紐、101線等軌道交通項目有序推進,北京首條跨省市地鐵平谷線加快施工。完善“十一橫九縱”道路交通網絡,東六環路入地改造工程預計年底具備通車條件,集中建設區公交站點500米半徑覆蓋率達94.57%。高級別自動駕駛3.0示范區基本建設完成,無人駕駛小巴已在城市綠心投用。
城市副中心聚焦“產業綠”,塑造綠色經濟新磁極。加速制造業綠色轉型,城市副中心目前擁有10家國家級綠色工廠。著力培育綠色金融生態,城市副中心成為全國首批氣候投融資試點地區和林業碳匯試點城市,北京綠交所升級打造面向全球的國家級綠色交易所,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啟動,試點碳配額成交均價居全國第一。
城市副中心聚焦“能源綠”,構建綠色用能新體系。在全市率先開展用能和碳排放綜合評價試點,副中心區域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高於全市平均水平。積極拓展綠電應用,行政辦公區實現100%綠電供應,城市副中心與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簽訂了全市首個區域層面與省外地區綠電協議。
城市副中心聚焦“環境綠”,培育綠色生態新沃土。0.1微克行動示范區啟動建設,2023年城市副中心PM2.5年均濃度較2016年改善率超50%。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全部達標,大運河文化旅游景區成為國家5A級景區。副中心森林覆蓋率接近35%,成為北京首個平原地區國家森林城市。
城市綠心生態方案與綠色能源沙盤模型亮相副中心綠色發展論壇。 人民網記者 李博攝
城市副中心聚焦“生活綠”,倡導綠色文化新風尚。11平方公裡的城市綠心森林公園運用近自然的生態修復方式解決原東方化工廠生態問題,變身市民爭相打卡的城市“綠肺”。
在四方面先行先試
圍繞深化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城市副中心推出一系列創新舉措,接下來將重點在四方面先行先試、探路攻堅。
將優化完善制度設計作為改革的重中之重,推動城市副中心成為綠色發展制度改革先行先試區。圍繞綠色發展需求,城市副中心持續加大政策創新力度,改革完善大氣污染源頭治理、農村污水收集處理運行、建筑綠色發展等一批體制機制。北京城市副中心還將進一步加強與河北雄安新區、中新天津生態城交流互鑒合作,共同打造京津冀區域綠色城市建設典范。
將建筑、交通、產業作為綠色轉型的關鍵領域,推動城市副中心成為全面落實國家雙碳戰略重要踐行地。城市副中心堅持綠色建筑全過程管理,集中推動高星級綠色建筑和裝配式建筑規模化發展,打造張家灣設計小鎮智能建造示范區﹔重點推進地鐵101線、6號線南延等項目建設,打造“千裡潞道”綠道品牌﹔加快存量資源轉綠降碳、增量資源綠色低碳化發展,積極推動綠色金融和“雙碳”、環境社會治理(ESG)等領域綠色專業服務,推進氣候投融資、林業碳匯試點取得新成效。
將綠色技術及創新應用作為綠色發展的重點環節,推動城市副中心成為綠色技術示范應用創新區。積極探索科技創新驅動綠色低碳發展新模式,不斷集聚綠色創新要素,落地一批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新型研發機構,加快綠色低碳能源技術轉移轉化。逐步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開展全域場景創新之城建設工程,加強新型電力系統、新型儲能、智能交通等綠色技術應用場景建設,吸引更多優質產品和項目率先在城市副中心落地。
將重大項目和綠色標准作為建設發展的有力抓手,推動城市副中心成為綠色理念的引領者和輸出者。持續推進六環高線公園、張家灣設計小鎮綜合能源、減河北綜合資源利用中心等重點項目,謀劃儲備一批可視化、可推廣的綠色發展標杆項目。提煉形成一批彰顯城市副中心特色的地方標准,加快構建起一套符合副中心發展實際及未來趨勢的綠色發展標准體系,引領城市副中心綠色高質量發展再上新台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