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十六區動態

活化紋樣文化基因 講述中國故事

北京西城文化數字基因工程亮相進博會

2024年11月12日10:21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11月12日電 (鮑聰穎 於志強)結構繁復、色彩絢爛的先農壇太歲殿天宮藻井紋樣,古朴典雅、圖案華麗的景山(景山公園)射以觀德(觀德殿)紋樣,色調鮮明、極具立體感的萬寧橋鎮水獸紋樣……在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北京市西城區的精美紋樣展覽吸引了觀眾的目光。

紋樣,是指由歷代沿傳下來的、具有文化價值內涵與美學藝術價值的、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圖案,是先人智慧與審美的高度結晶和文化與精神傳承的密碼。

如何將這種表現傳統文化的藝術形式融入現代生活?2024年,北京市西城區發起以紋樣文化基因數據庫為基礎的“北京(西城)文化數字基因工程”,旨在深入挖掘、研究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系統整理和科學地分析西城區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對標北京“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創新文化”,聚焦西城“城之源 都之始 河之端”文化總標識,提煉出最具代表性和獨特性的文化元素,展現一系列具有高度辨識度和廣泛影響力的西城文化故事,挖掘西城文化文脈的“根”與“魂”,用心打造紋樣IP,生動講述西城故事。

該項目聚焦西城區代表性文保單位,實地採集紋樣素材,進行數字化轉化,構建“1+4”任務體系,即:開展“1”系列核心工作,包括文化脈絡梳理、紋樣圖案設計創作、紋樣成果質檢論証等環節﹔形成4項重點成果產出,包括1個“北京(西城)文化數字基因工程價值體系”方案、構建1個紋樣文化基因知識圖譜、4冊以“圖譜+圖鑒”為核心的系列出版叢書《西城“紋”韻》,以及建立1套基因紋樣和知識圖譜數據庫及表達系統(檢索)。

通過梳理西城歷史文化脈絡,明確西城文化基因載體,採集流淌於歷史長河、沉睡於典籍檔案、流傳於街區街巷、投射於建筑器物、發生於國運家事中的紋樣素材,截至目前,已針對西城區65處具有代表性的載體點位進行了文化內涵上的深度挖掘和藝術性闡釋,形成218個基因紋樣、320組組合紋樣、320個紋樣器型圖、8000個單體紋樣,為后期數字設計轉化工作的全面展開奠定了良好基礎。

接下來,西城區將加快推動圖書成稿與相關研究成果的專家論証工作,並加快數字設計轉化進程,對紋樣數據進行領域、類型、語義等多層次關聯,初步實現知識圖譜數據庫及表達系統的試運營。以“圖譜+圖鑒”為載體,最終邁入聚焦“傳播推廣、版權運營、場景應用”的運營發展階段。通過開展“北京(西城)文化數字基因工程”紋樣文化基因數據庫建設,打造紋樣數字應用場景體驗中心,構建北京古都文化的數字知識圖譜、應用和場景轉化,有效地促進紋樣文化基因在文創領域“活”起來,講好西城文化新故事,激發西城文化消費新活力。

(責編:鮑聰穎、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