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領域人工智能應用指南發布
覆蓋學校教育29個典型場景
本報訊(記者 李祺瑤)昨天,2024年北京市數字教育工作推進會上,《北京市教育領域人工智能應用指南》發布,明確人工智能在6大重點教育領域、29個典型場景的應用規范,指導師生穩妥有序開展實踐。今后,《指南》將隨技術進步和教學需求實現年度更新。
這是本市首份教育領域人工智能應用指南,將規范學校教育應用人工智能,為教育工作者提供系統化指導。結合國內外政策、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以及面向本市中小學師生家長開展的調研分析,《指南》明確了以“智”助教、以“智”助學、以“智”助評、以“智”助育、以“智”助研、以“智”助管6大重點應用領域、29個典型場景,覆蓋人工智能在學校教育中的所有關鍵應用層面。學校應圍繞“以學生為中心”理念,積極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助力學生個性化學習、研究和實踐,促進學生在不同學習環境下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索性、創新性思維發展。
《指南》引導學校利用人工智能構建面向師生的多元化評價體系﹔在智能閱讀、智能體育訓練、智能美育教育、個性化心理支持等方面開展實踐探索﹔構建新型智能教研生態﹔實現多模態、全景式、動態化的校園智能化管理。
“我們充分考慮了人工智能技術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影響,確保技術應用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馮洪榮說,《指南》強調批判性使用人工智能的理念,為學校應用人工智能“立規”。例如,學校教育教學應用人工智能要遵循基本的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成長規律﹔也要注重數據安全、隱私保護、倫理規范。
本市還將設置動態調整機制,確保隨技術發展和教育需求變化而優化《指南》內容。
兩項教育領域人工智能重點任務——人工智能高質量數據集和人工智能應用測試場同步啟動建設。本市將利用前者研發教育領域人工智能數據平台,圍繞“五育並舉”提取具有育人特色的知識體系、專業術語、算法規則和表達邏輯,為教育領域大模型落地應用提供數據支撐。人工智能應用測試場力求形成符合教育教學規律的智能教育通用評價標准,加快推動教育領域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合規准入,定期開展人工智能產品進校后的動態監測,營造健康有序的應用氛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