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運河之舟講習所啟航:講好運河故事 弘揚運河文化

2024年08月16日17:11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IMG20240816102754_副本

運河之舟講習所啟航。 人民網記者 李博攝

人民網北京8月16日電 (記者李博)8月16日,北京城市副中心運河之舟講習所啟航並舉行首場宣講活動。這是城市副中心依托大運河國家5A級旅游景區運河游船,創新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首個流動的沉浸式宣講陣地,旨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挖掘大運河文化精神內核、時代價值,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創新路徑。

“雲光水色潞河秋,滿徑槐花感舊游。無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認通州。”在首場宣講活動“誦一首古詩”環節,詩歌愛好者石源聲情並茂朗誦了詩人王維珍的《文昌閣十二景·古塔凌雲》,講述了詩歌的創作背景,帶領大家回味當年通州旖旎風光和人文景觀,同時對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成果及城市副中心建設成就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

“聽一場宣講”環節,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文化遺產專業負責人、北京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大運河文化研究會會員王銘以《北運河上說金海陵王與通州》為主題,通過豐富的歷史資料和文獻,展示了大運河在經濟和文化方面的巨大貢獻。

IMG20240816113153_副本

首場宣講活動“講一個故事”環節。 人民網記者 李博攝

“講一個故事”環節,通州區政協教衛體和文化文史委員會主任程行利講述了軍糧經紀密符扇的故事。一把密符扇不僅是明清時期漕運歷史的重要見証,更展現了古代通過制度設計守住清廉預防腐敗的措施。

“第一次體驗在運河游船上聽宣講、學知識,不僅領略了運河兩岸秀麗的風光,更了解了大運河所蘊含的文化和歷史。”市民張先生說,“這種沉浸式的學習課堂讓人耳目一新,能讓我們坐得下、聽得進、有收獲,對於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是一種成功的探索,我會帶著孩子再來。”

北京通州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運河之舟講習所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具體實踐,也是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方式方法的一種創新探索。在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基礎上,運河之舟講習所統籌文化名人、專家學者資源,打造誦一首古詩、聽一場宣講、講一個故事的“三個一”模式,將通州古城、路縣故城、張家灣古鎮、漷縣古鎮、永樂店古城的歷史人文故事向廣大市民一一述說,助力守護寶貴的運河文化、鄉土風貌、民俗韻味,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新的時代光彩。

“我們將提供豐富的課程資源,推出運河之舟講習所課程菜單,根據不同受眾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務,開設城市副中心企業、青少年、市民等專場活動,不斷探索目標明確、特色鮮明、影響廣泛的大運河文化傳播路徑,講好運河故事。”通州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運河之舟講習所也為首都高校學子感受運河文化獨特魅力、做好運河文化傳承發展提供了實踐基地和平台。啟動儀式上,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化工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服裝學院、北京印刷學院、北京物資學院、北京財貿學院9所高校聯合發布“千年運河‘正青春’”——首都高校大學生大運河文脈之旅實踐項目。

據悉,首都高校學子將依托運河之舟講習所實施五項行動,分別是實地參觀考察調研行動,運河文化調研心得分享行動,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志願服務行動,運河非遺互動體驗行動,運河文化傳承助力行動。將充分發揮高校資源優勢和專業特長,解鎖大運河文化更富創意的“打開方式”,為賡續中華文脈、推動文化繁榮注入青春動能。

(責編:李博、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