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北京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彰顯創新優勢 深化區域協同

本報記者 王昊男
2024年03月01日08:5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彰顯創新優勢 深化區域協同

  日月春暉漸,光華萬物新。

  隻爭朝夕,不負韶華。北京市廣大干部群眾振奮精神、開拓創新、真抓實干,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

  北京市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要充分發揮首都優勢,推動形成符合首都定位、彰顯創新優勢、厚植綠色底色、深化區域協同、充滿發展活力的新質生產力發展格局。

  打造新高地,培育新動能

  懷柔區雁棲湖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儲存環主體設備不久前安裝閉環。目前,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布局了37個科技設施平台項目,其中16個已處於科研狀態。

  懷柔科學城東區,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已經進入運行狀態。“我們可以通過‘數值模擬’,探索氣候與環境演變規律,預測地球系統未來變化。”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正高級工程師張賀介紹,這將為防災減災及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提供決策依據和科技支撐。

  懷柔如今已成為全國設施平台集聚程度最高、創新資源最豐富的區域之一,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初步形成。邊建設、邊運行、邊出成果,該區域已累計產出重要科研成果200余項。

  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實施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人才支撐保障行動計劃﹔依托國家實驗室和世界一流新型研發機構,引進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實施“科技新星”等各類人才計劃……聚焦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需求,北京全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

  “北京充分發揮教育、科技、人才優勢,以重大原始創新和支撐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為主攻方向,實施基礎研究領先行動和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行動,著力打造我國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主任張繼紅介紹。

  2022年,北京基礎研究經費470.7億元,同比增長11.4%。超大規模智能模型“悟道3.0”、新一代量子計算雲平台、新一代256核區塊鏈專用加速芯片等重大創新成果加速涌現。科技創新,正重新定義北京這座城市的發展動能。

  布局新賽道,積蓄新力量

  華燈初上,大興區榮華南路15號中航技廣場,北京星河動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內不少人還在忙碌。副總裁夏東坤介紹,公司在垂直回收制導控制技術驗証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自研的“智神星一號”液體運載火箭多項大型地面試驗也已完成,“計劃今年正式實施入軌首飛。”

  當前,商業航天正面臨產業發展的重大機遇。北京積極布局,目前已聚集商業航天重點企業200余家,涵蓋火箭、衛星制造、地面站及終端設備、衛星應用服務全產業鏈。

  下好先手棋,布局新賽道。2023年9月,北京印發《北京市促進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錨定未來信息、未來健康、未來制造、未來能源、未來材料、未來空間六大領域,布局通用人工智能、第六代移動通信、智慧出行、量子信息等20個未來產業。

  根據上述方案,北京將實施原創成果突破、中試孵化加速、產業梯度共進等八大行動,搶佔未來產業發展先機。力爭到2030年,形成一批顛覆性技術和重大原創成果,培育一批行業領軍企業、“獨角獸”企業,培養引進一批戰略科學家、產業領軍人才、產業經理人和卓越工程師﹔到2035年,集聚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的創新主體,形成若干全球佔先的未來產業集群。

  京南,百度公司深耕人工智能技術,在自動駕駛領域不斷突破。百度公司自動駕駛業務部總經理陳卓說,今年2月,百度旗下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台“蘿卜快跑”,獲准在北京大興機場高速以及大興機場部分區域開展自動駕駛車輛載人示范應用。

  京北,曾經的傳統汽車制造企業北汽集團,瞄准數字化和新能源加速轉型。2023年,集團自主乘用車新能源產品銷量佔比超過48.5%,在研新產品中新能源產品佔比達到100%。“數字化為北汽智造注入澎湃動力。”北汽集團副總經理鞏月瓊介紹,在2023年度北京市數字化車間名單中,6家北汽所屬單位入選。

  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著力點,北京持續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據了解,今年北京將推動300家企業數字化轉型達標、400家企業開展綠色診斷,打造2至3家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20家國家級綠色工廠。

  科技創新催生新動能,新質生產力加速發展。2023年,北京十大高精尖產業全部突破千億元級,數字經濟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42.9%。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局長姜廣智表示,今年,北京將加快新能源汽車規模量產,加快生物醫藥集群建設,努力把新一代信息技術集群打造成世界級產業集群。

  構建新生態,激發新活力

  北京海澱區,中關村科學城內,一批新型研發機構正在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動力源。

  “她不僅會自主學習,更能主動發起任務,做到‘眼裡有活’。”走進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展示屏上,一個名為“通通”的小女孩正在虛擬空間探索。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一家新型研發機構,靈活的管理模式賦予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讓科學家們心無旁騖搞科研。“‘通通’作為首個由價值與因果驅動的通用智能體,標志著我們在通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邁出了關鍵一步。”

  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北京微芯區塊鏈與邊緣計算研究院……聚焦重大基礎前沿學科研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北京相繼部署了一批新型研發機構。

  以體制機制創新帶動科技創新。新型研發機構激發北京原始創新和前沿探索的生機活力。憶阻器存算一體芯片、508公裡光纖量子通信、全球首款成功入軌飛行的液氧甲烷火箭、長壽命超導量子比特芯片……一批重大原創成果涌現。

  圍繞制約科技創新發展的制度性障礙,北京推動科技體制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依托中關村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先行先試改革,實施24項重大改革措施,出台50多項配套改革措施﹔出台科研項目經費“包干制”、技術攻關“揭榜挂帥”等政策﹔中關村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中關村綜合保稅區獲批建設……

  北京不斷優化的創新創業生態,吸引著全球范圍的科創人才和資金。“現在的北京,平均每天有336家科技型企業誕生。”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張宇蕾說。

  今年1月,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表決通過《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條例》,其中圍繞科技創新全鏈條制定了30余項基礎制度,進一步為創新主體鬆綁賦能。

(責編:鮑聰穎、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