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首都天然氣保供能力 北京燃氣天津南港液化天然氣應急儲備項目一期投產

人民網北京9月27日電 (記者李博)9月27日,自澳大利亞啟運的伯裡克利號裝載著16.3萬立方米LNG(液化天然氣)駛入天津大港港區並完成接卸。這是北京燃氣天津南港液化天然氣應急儲備項目碼頭及接收站建成開放后迎來的首艘LNG船舶。也標志著項目一期工程投產,將進一步提升北京市天然氣儲氣調峰和應急保供能力,緩解京津冀地區冬季天然氣供需壓力,為京津冀地區優化能源結構提供保障。
據介紹,北京是全國第一大天然氣消費城市,近年,北京燃氣集團在北控集團整體戰略布局下,推進產業升級轉移,加快在天津、河北等地布局。北京燃氣天津南港液化天然氣應急儲備項目是踐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國家戰略項目,也是落實北京市政府《民生用氣保障責任書》要求的國家石油天然氣基礎設施重點工程。
北京燃氣天津南港液化天然氣應急儲備項目於2020年1月9日獲國家發改委核准批復。項目按照“同期建設、分期投產”原則,分三期建設。一期工程於2020年3月24日開工建設,包括1座年接卸能力為500萬噸的LNG碼頭,最大可靠泊載運量為26.6萬立方米的LNG運輸船舶,以及4座LNG儲罐、日氣化能力為6000萬立方米的接收站氣化設施和配套汽車裝載設施、一條長217公裡的天然氣外輸管線。三期建設完成后,應急儲備天然氣能力可達12億立方米。
液化天然氣應急儲備項目所在港區是天津港最南端大港港區,亦是距離首都最近港區。北京燃氣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LNG卸載之前,接收站操作人員將岸側卸料臂與船體一側的連接法蘭連接,隨后工作人員需要對卸料臂、管線和儲罐進行預冷和填充。“船上的LNG溫度為-162攝氏度,管線從常溫直接注入低溫LNG,易發生變形或破壞,因此通常需要先慢慢降溫,也叫預冷處理。”
為縮短此次首船在碼頭停泊時長和減少預冷時LNG的消耗,接收站對LNG卸載管線提前採用低溫氮氣進行預冷,使溫度達到-120攝氏度。隨后船上工作人員會操作噴淋泵將低流量的LNG輸送至卸料臂和管道進行預冷和填充,這個過程持續大約15個小時。完成后將進行儲罐的預冷,經過約100小時,儲罐預冷達到低溫要求和液位,即可將船上剩余的LNG通過多台卸貨泵以每小時11000立方米的流速卸至儲罐。
北京燃氣集團工作人員介紹,在預冷、填充和卸載過程中,岸側和船側工作人員需要24小時不間斷巡檢和監控。在岸側緊挨卸料臂位置有幾個紅色柱體設備,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消防水炮,當LNG船發生火災或LNG泄漏險情時可第一時間用高壓水遠距離扑救,保証船岸安全。”
LNG通過罐內的低壓泵被輸送至高壓泵增壓,再經過氣化器進行氣化,或直接輸送至汽車裝載設施進行液態分銷。相關負責人表示,伯裡克利號LNG船離泊后接收站相繼進行了低壓泵、高壓泵、壓縮機和氣化器等設備設施測試運行,並實現氣態外輸。外輸的天然氣將通過217公裡的管道,經天津、河北輸送至北京的城南末站。
據了解,該項目是國內首個採用薄膜技術建設的陸上大型LNG儲罐項目,與傳統鎳鋼儲罐相比,薄膜罐鋼材用量少,同等外徑尺寸下,有效罐容增加約10%。同時,該項目還是國內首個實現裝船泵國產化應用的項目,解決了國內大流量LNG低溫泵關鍵技術問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