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攜手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先行區、示范區
本報記者 曹政
大運河詩意蜿蜒,奔流向前,跨界通航的游船讓三地水上旅游市場緊密連接﹔高鐵列車一路向東,跨過潮白河向廊坊北三縣、唐山、天津濱海新區進發﹔北京奔馳、小米手機雖在北京下線,但上下游產業鏈在津冀兩地延伸……21萬平方公裡的京畿大地上,交通網、產業鏈、創新鏈見証著協同的力量。
京津冀正攜手繪就中國式現代化先行區、示范區的新圖景。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協同辦近日介紹,三地將以區域交通一體化為先導,推動形成環京地區通勤圈、京津雄功能圈、節點城市產業圈,打造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
北京城市副中心天藍水清。本報記者 潘之望攝
“牛鼻子”
支持服務央屬標志性項目向外疏解
西直門外南路28號,5年前的招牌還是北京世紀天樂國際服裝市場,而今則變成了北京金融科技中心。“下半年建成后將吸引一批科技龍頭企業設立金融科技板塊。”該項目負責人正期待著“騰籠換鳥”換來“鳳凰涅槃”。
這個動批地區面積最大、曾聚集了近3000家商鋪的市場,在2017年10月正式關停,2200家商戶疏解后落戶天津、河北白溝等地開展經營,在物流、交通、市場、配套等方面激發了當地發展活力。
這是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一個縮影。近10年來,北京持續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組合拳”,累計退出一般制造業企業約3000家,疏解和升級區域性專業市場和物流中心近1000個,核心區人口、建筑、商業、旅游“四個密度”穩步下降,實現城六區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的目標,城鄉建設用地減量120平方公裡。“北京成為全國第一個減量發展的超大城市,首都功能不斷優化提升,在疏解中實現更高水平發展,以減量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城市功能整體提升。”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協同辦相關負責人說。
疏解帶來了產業結構的優化:近10年累計不予辦理新設立或變更登記業務超2.44萬件,但科技、商務、文化、信息等高精尖產業新設市場主體佔比由2013年的40.7%上升至2022年的65.6%。疏解更帶來了市民身邊的大變化:一批家門口的公園、綠地建成,什剎海西海濕地鄰水步道全面貫通,舊鼓樓大街再現中軸線上百年老街的歷史風貌﹔全市利用拆違騰退空間實施綠化約9000公頃,建設提升便民服務網點7700余個。
未來還將有哪些疏解任務?
“本市會牢牢牽住‘牛鼻子’,堅定不移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相關負責人說,北京將控增量、疏存量,內部功能重組和向外疏解轉移兩手抓,嚴格執行新增產業禁止和限制目錄,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組合拳”﹔共同支持和服務央屬標志性項目向外疏解,繼續完善疏解激勵約束政策體系,增強向外疏解的內生動力,確保非首都功能疏得出、落得下、能發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雄安新區與城市副中心都將按照功能定位在細分領域和產業鏈環節錯位承接非首都功能。
“新兩翼”
副中心行政辦公區二期年底前搬遷
天安門向南100余公裡,河北雄安新區,一座高水平現代化城市正拔地而起﹔天安門向東20余公裡,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年一個節點、每年都有新變化。
北京的“新兩翼”是兩座“未來之城”,每一天都是嶄新的——
雄安高鐵站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四縱兩橫”高速鐵路網絡加快形成,啟動區“三橫四縱”骨干路網具備通車條件﹔北京支持建設的3所學校項目全部建成交付,將於9月開學,醫院項目將於9月竣工交付﹔首批標志性疏解項目陸續在雄安新區落地,4所高校、2所醫院選址落位,中國星網總部項目主體結構封頂,中國中化、中國華能等央企總部加快建設﹔白洋澱水質逐年好轉,從劣Ⅴ類提升至Ⅲ類,進入全國水質良好湖泊行列。
北京城市副中心保持每年千億元投資強度,城市框架基本成型,第一批市級機關順利遷入副中心,行政辦公區二期進入施工收尾階段,年底前啟動搬遷﹔環球影城主題公園盛大開園,城市綠心公園成為市民新打卡地,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大建筑今年將投用,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東六環入地改造等一批重大工程全面提速﹔行政辦公、商務服務、文化旅游、科技創新等“3+1”主導功能持續加強﹔通州區與北三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加快建設,跨界道路已達10條,廠通路及跨潮白河大橋正在加快建設,大運河京冀段全線62公裡實現旅游通航。
北京“新兩翼”建設將迎來更大突破。“當前,雄安新區工作重心已轉向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高質量疏解發展並舉。”相關負責人說,下一步要牢牢把握雄安新區的功能定位和使命任務,落實關於支持高標准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結合雄安新區現階段的實際需要,緊緊圍繞疏解人員利益關切,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發揮京津科技資源優勢,支持符合雄安新區功能定位的創新資源布局發展,發展高端高新產業,支持雄安新區不斷增強自身建設發展能力﹔繼續選派高素質干部和專業技術人才到雄安新區工作,使雄安新區成為新時代的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加快京雄直連直通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暢通天津港雄安綠色通道。
目光再投向城市副中心。“城市副中心將處理好與雄安新區、中心城區、北三縣等周邊地區的關系,與雄安新區聯動打造高品質疏解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相關負責人介紹,本市將加快推進第二批市屬行政事業單位遷入城市副中心,騰出的空間主要用於加強對首都功能的服務保障﹔全力推進重大項目接續建設,確保城市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年底前投運﹔高質量建設發展“3+1”主導功能,健全完善創新鏈條和產業生態,加快形成符合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的產業集群,努力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示范區、新型城鎮化示范區、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范區。
動力源
三地合力鍛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天津、通州、燕郊……作為我國第一個綜合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正在越來越多的地方布局。
如果說協同是針,創新就是線。近幾年,京津冀三地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集中優勢資源開展重大科技創新,大力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數據顯示,中關村企業在津冀兩地設立分支機構累計9700余家,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累計超2200億元。
創新鏈的協同支撐產業鏈的協同。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累計注冊企業分別達1000余家、4000余家,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累計注冊企業5100余家,張北雲計算產業基地服務器上架規模已達32萬台。
相關負責人介紹,三地將深化區域產業協作,協同構建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建立產業集群跨區域協同培育機制,聚焦集成電路、網絡安全、生物醫藥、電力裝備、安全應急裝備等重點領域,著力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對於備受期待的區域產業一體化,三地將聚焦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生物醫藥、氫能、工業互聯網、高端工業母機、機器人等重點產業鏈,“一鏈一策”制定產業鏈延伸和協同配套政策。同時,探索推動京津冀自貿區協同發展,合力優化區域營商環境,著力破除制約區域市場主體經營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攜手打造區域高水平開放新高地。
新時代的京津“雙城記”將“唱”得更好。按照計劃,京津兩地將落實好新一輪戰略合作協議和專項合作協議,把北京的科技創新資源和天津的先進制造研發優勢結合起來,圍繞產業協作、科技創新、園區合作、港產聯動、消費互促等領域唱好“雙城記”,支持北京科教資源與天津天開高教科創園開展對接合作,聚焦重點園區深化合作,充分發揮天津港作用。
與此同時,三地將著力促進區域平衡發展,深化京津與河北高水平合作。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依托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京雄、津雄、京張、京承等交通廊道,推動土地、產業、科技、人力等資源沿線布局,以點串線、以線帶面促進各類要素集聚發展,從不同方向打造京津聯通河北的經濟廊道。
據悉,未來將建立京津冀城市發展聯盟,形成京津與河北區域中心城市、重要節點城市緊密的分工協作和產業配套格局,建立雄安新區與北京城市副中心、濱海新區聯動機制,構建功能互補、錯位發展格局﹔同時,持續深化京津對河北的幫扶,帶動河北有條件的地區更好承接科技溢出效應和產業轉移。
現代化首都都市圈
環京地區通勤圈將完善區域快線連接
大興國際機場建成投運,與首都國際機場形成“雙樞紐”格局,並與天津濱海機場、石家庄正定機場等加快打造京津冀世界級機場群﹔
京張高鐵、京雄城際、京唐城際、京濱城際及京廊、京保、京涿通勤高鐵等陸續開通運營,津興鐵路全線鋪軌,京津冀區域營運性鐵路總裡程達到10933公裡,較2014年增長38.3%﹔
京昆、京秦、京禮、京雄、津石等一大批高速公路建成通車,京津冀區域高速公路總裡程10880公裡,較2014年增長36.3%。
從天到地,從高鐵到高速,京津冀多節點、網絡化、全覆蓋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基本建成,京津雄半小時通達、京津冀主要城市1小時到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
一體化交通網絡的加速形成,正在為現代化首都都市圈的形成構建骨架。“未來,三地將繼續促進區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鞏固提升‘軌道上的京津冀’,完善區域公路交通網,打造京津冀世界級機場群、港口群,以區域交通一體化為先導,推動形成環京地區通勤圈、京津雄功能圈、節點城市產業圈,打造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支撐。”相關負責人說。
具體來看,環京地區通勤圈將深度融合,完善區域快線連接,加強公共服務配套,形成同城化效應﹔京津雄功能圈將聯動發展,加強優勢功能互補﹔節點城市產業圈將強鏈補鏈,形成緊密分工的產業協作格局。
記者獲悉,本市將落實通州區與北三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總體方案,創新建立示范區管理機制,推動規劃、政策、標准、管控“四統一”。同時,著眼打造國家發展新動力源,加快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建設和管理體制創新,積極發展生命健康、航空科創、數字經濟、航空物流等產業,加快推進國際航空總部園、國際會展中心和消費樞紐等項目規劃建設﹔引領環京交界地區向一體化發展邁進,打造區域協同發展典范。
獲得感
以教育集團等方式加快跨區域合作辦學
從200余所京津中小學幼兒園與河北273所學校開展跨區域合作辦學,到累計成立15個跨區域職教聯盟、22個京津冀高校發展聯盟﹔從50項臨床檢驗結果在京津冀685家醫療機構實現互認,到20項醫學影像檢查資料在京津冀313家醫療機構試行共享﹔從京津冀4900余家定點醫療機構實現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到7000余家定點醫療機構實現異地就醫普通門診費用直接結算……
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最終要體現到增進人民福祉、促進共同富裕上。這一組組數據折射出京津冀三地百姓在協同發展中感受到的幸福指數。
率先邁出協同步伐的企業,感受到的更多變化則是營商環境的提升。“三地在商事制度、監管執法、政務服務、跨境貿易、知識產權等5個領域重點突破,協同優化區域營商環境。”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透露,截至目前,北京市及通州區市區兩級與廊坊北三縣近3500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跨地域辦理,179項“同事同標”政務服務事項在京津冀自貿試驗區實現“無差別受理、同標准辦理”。
京津冀生態協同治理成效明顯,藍天、綠水、淨土的綠色版圖不斷擴展——2022年,京津冀地區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超63%﹔密雲水庫蓄水量穩定在30億立方米左右﹔與2018年相比,京津冀治理區淺層地下水回升和穩定面積佔比達92%,水位平均回升2.25米﹔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拒馬河、洳河等五大主干河流全部重現“流動的河”並貫通入海。
三地綠色生態屏障建設穩步推進——京津風沙源二期工程成果顯著,潮白河國家森林公園加快規劃﹔天津濕地保護修復、綠色生態屏障建設、海岸線綜合治理“871”重大生態工程等全面融入區域生態體系﹔京津冀東部綠色生態屏障一級管控區林木綠化覆蓋率和藍綠空間佔比分別保持25%、65%以上。
“三地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相關負責人說,三地將強化生態環境聯防聯控聯治,扎實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積極推動實施北方防沙帶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共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守護好藍天白雲、綠水青山﹔推進區域綠色低碳發展,優化區域能源結構和布局,探索區域碳達峰碳中和新機制。
百姓關心的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方面,將加快促進京津冀地區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推動優質養老資源優先向環京地區延伸布局,以教育集團、學校聯盟等方式開展跨區域合作辦學,加快跨區域醫聯體建設。
京津冀協同發展成績單
北京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中實現減量提質
世紀天樂大廈改造成北京金融科技中心。 本報記者 和冠欣攝
●控增量,累計不予辦理新設立或變更登記業務超2.44萬件﹔
●疏存量,累計退出一般制造業企業約3000家,疏解和升級區域性專業市場和物流中心近1000個﹔
●促提升,利用拆違騰退空間實施綠化約9000公頃,建設提升便民服務網點7700余個
雄安新區拔地而起
●“四縱兩橫”高速鐵路網絡加快形成﹔
●北京支持建設的3所學校將於9月開學,醫院項目將於9月竣工交付﹔
●首批標志性疏解項目陸續在雄安新區落地
北京四中雄安校區。 本報記者 武亦彬攝
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框架基本成型
●第一批市級機關順利遷入副中心﹔
●環球影城主題公園盛大開園,城市綠心公園成為市民新打卡地﹔
●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大建筑今年將投用﹔
●通州區與北三縣連續四年舉辦項目推介洽談會,累計簽約項目160余個
主要城市1-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
●京津冀區域高速公路總裡程10880公裡,較2014年增長36.3%
●京津冀區域營運性鐵路總裡程達到10933公裡,較2014年增長38.3%
藍天、綠水、淨土的綠色版圖擴展
●2022年,京津冀地區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超63%﹔
●密雲水庫蓄水量穩定在30億立方米左右﹔
●與2018年相比,京津冀治理區淺層地下水位平均回升2.25米
科技創新和產業融合發展水平提升
●中關村企業在津冀兩地設立分支機構累計9700余家,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累計超2200億元﹔
●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累計注冊企業分別達1000余家、4000余家
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200余所京津中小學幼兒園與河北273所學校開展跨區域合作辦學﹔
●京津冀4900余家定點醫療機構實現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
●7000余家定點醫療機構實現異地就醫普通門診費用直接結算
制圖/李麗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