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開園迎客 重現“龍泉漱玉”歷史盛景

2023年04月09日08:44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4月9日電 (董兆瑞)公元1293年,京杭大運河全線貫通,成為南北交流的重要通道,其最上源就是地處北京昌平的白浮泉。4月8日,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正式開園迎客,再現了元明時期白浮泉的歷史文化風貌。

“龍泉漱玉”歷史盛景重現。人民網 董兆瑞攝

據了解,白浮泉水源文化展示區是北京大運河六處文化展示區之一。2013年,白浮泉遺址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存都龍王廟、龍泉禪寺、九龍池碑亭等。近年來,隨著一系列保護性法規的出台,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中的一些建筑遺存得以修繕、保護。如今,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綻放時代新韻,正煥發出勃勃生機。

最大程度保留白浮泉遺址自然風貌

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總規劃范圍63.16公頃,分期建設實施。本次開園的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一期)位於昌平區東沙河右岸,京密引水渠以北,東至昌平新城濱河森林公園、西至現狀化庄路、南至規劃京密引水渠北路、北至龍山北,總佔地面積11.6公頃,是規劃范圍的核心區域。

白浮泉遺址。人民網 董兆瑞攝

“建設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是昌平區落實關於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保護展現大運河文化決策部署的具體舉措,也是落實北京市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一核一城三帶兩區’總體框架要求的行動抓手。”昌平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建設過程中,昌平區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白浮泉遺址自然風貌和生態景觀,並進行了文物修繕和基礎設施提升,使白浮泉重新涌流。

作為大運河文化帶重要節點,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以白浮泉歷史文化遺產為基調,圍繞“一泉貫出天下脈”主題,對白浮泉遺址—九龍池、都龍王廟及龍泉禪寺三處文物景觀進行文物修繕,恢復“龍泉漱玉”歷史古景,增加長流惠澤、山水清音景點及運河源、引水台、聆泉處、讀泉圃四處節點,與昌平新城濱河森林公園融為一體,形成山水相映的空間布局,打造白浮瓮山河文化景觀帶,傳承保護大運河源頭歷史文化,提升白浮泉遺址山水環境品質。

重現“龍泉漱玉”歷史盛景

在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的九龍池,記者看到,9個龍頭須發皆現,惟妙惟肖,龍頭自石壁內向外探出,水流噴涌而出,再匯聚於深潭,泉涌搖蕩,在春日裡波光瀲灩。大運河白浮泉遺址管理服務中心主任葉建偉介紹,九龍池的池壁以花崗岩石砌成,龍首均為漢白玉石雕成后嵌入石壁,因水流出處有九個龍頭,取名九龍池,又有“九龍戲水”“九龍噴玉”之稱。

“龍泉漱玉”歷史盛景重現。人民網 董兆瑞攝

自2018年開始,昌平區就著手對白浮泉遺址—九龍池進行修繕。葉建偉介紹,為保障九龍池“龍泉漱玉”景觀完備,昌平區對九龍池進行防滲及生態系統構建作業,進一步保障九龍池小型生態系統的自然和諧。“經過多年修繕,九龍池如今重新水花四濺,九龍池裡的水再度清澈,再現了燕平八景之一‘龍泉漱玉’的景觀,成為昌平區歷史文化景觀的一張‘金名片’。”他說。

引白浮泉水濟漕工程完成后,龍山之巔興建起了一座廟宇,名為都龍王廟。葉建偉介紹,不同於別的龍王廟,都龍王廟是北京歷史上唯一一座以“都”字冠名的龍王廟。此次公園開園后,都龍王廟正殿內的百年壁畫也隨之重放光彩,壁畫描繪了天氣大旱,井水枯竭,老百姓找水的故事。據介紹,2020年,由專業團隊對都龍王廟45.97平方米的壁畫進行了細致、全面的修復工作,如今已經修復完成。

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一期)開園迎客。人民網 董兆瑞攝

推進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二期建設

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不僅是市民休閑的場所,也將成為昌平區乃至北京市歷史文化的一張“金名片”。記者了解到,目前昌平區已開始對二期項目規劃設計進行研究並推進。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二期)工程佔地31.15公頃,主要包括鳳山及化庄村拆遷區域,將呈現出“兩區”“四景”。“‘兩區’指的是引水文化拓展區和鳳山森林生態區,‘四景’指的是探源春秋、鄉居泉韻、芳甸秀野以及鳳山暢遠。”葉建偉告訴記者。

據了解,二期工程與一期相輔相成,一脈相連。龍鳳兩山相互呼應,龍山海拔約80米,鳳山海拔約110米。龍山突出蒼翠濃蔭,鳳山突出層林多彩,兩山之間突出林草豐茂。此外,昌平區堅持龍山鳳山景觀體系連續、運河源頭白浮泉文化遺產價值充分展示的設計理念,用景觀手法充分展現郭守敬的貢獻以及大運河卓越的水利智慧,形成質朴、曠達、野趣、悠遠的整體風貌,力爭將白浮泉遺址建設成為集文物、生態保護與休閑旅游為一體的公共文化設施。

(責編:董兆瑞、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