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科技

北京市科協推動科技資源精准對接 為企業引來“最強大腦”

2022年08月12日08:41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為企業引來“最強大腦”

  本報記者 劉蘇雅

  電廠的設備閥門劇烈振動該如何消除?怎樣實時監測有磨損風險的“黑箱”設備?看似頗有前景的研發項目是否值得大筆投資?……技術難題是科技企業成長道路上的瓶頸,市科協近年來推動學會、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科技企業有了“最強大腦”的支持。截至目前,市科協已組織800余名專家深入企業、園區,提供精准對接服務。

  一句話叫停三千萬元投資

  研發生物處理技術,解決農田地膜等污染問題,在北京美斯頓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計劃中,是個預計投資高達3000萬元的項目。

  基於前期調研,美斯頓認為以自身的研發能力和菌種基礎,能夠盡快實現生物降解材料研發。穩妥起見,企業聯系到朝陽區科協,邀請到中科院微生物所的四位專家答疑解惑。“調研深度不夠。”聽完企業技術人員的匯報后,微生物所研究員楊懷義直接點明,開展相關領域科研需要極強的研發基礎和科研能力。類似的課題在各大高校的進展也並不明朗,以中小企業科研團隊的實力,恐怕難以實現。

  建議猶如一盆冷水潑來,意味著公司的前期工作幾乎白費。但美斯頓仍對專家十分感激。“我們深入了解也發現,原方向確實存在問題,人力、時間成本也超出了所能承受的范疇。”公司副總經理王秋珍說,一次短短的會議,對公司決策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避免走上彎路,從而節約了大筆投入。

  四年三請專家上門解難題

  在京燃熱電寬敞的廠房內,不過一米高的離合器雖不起眼,作用卻極其重要——一旦出現故障,全部設備都會停運。但這款離合器自身存在磨損風險,本身又是“黑箱”,內部結構難以探明。通過朝陽區科協牽線,多名專家走進廠房實地分析原因。根據專家建議,企業嘗試研發新設備,實時監控運行參數,識別離合器磨損風險。專家“把脈”配合工程師的鑽研,今年6月,企業成功研發的離合器監視裝置獲得發明專利授權。它不僅保護著價值600多萬元的離合器,也保障了企業供電供熱不間斷。

  京燃熱電是全市唯一一家連續四年沒有出現非計劃停運的發電廠,運行安全是重中之重。但是有一個小麻煩一直困擾著企業:設備上的一個閥門振動強烈,連帶著管道也大幅振動。問題在哪?華北電力大學教授柳亦兵直指核心——氣體流速太高。柳亦兵給出了平衡閥門前后壓力差的辦法,困擾工程師多年的難題通過一筆不大的施工改造支出便徹底解決。

  2019年至今,京燃熱電三次邀請專家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問題,用科技力量護航設備平穩運行。

  搭好平台請專家為企業解惑

  科技企業在發展中勢必會遇到科研瓶頸,但要迅速准確找到優質專家資源,僅依靠中小企業的自身能力有著不小的難度,這也導致很多難題遲遲得不到解決,制約企業成長。“我們其實隻做了一件事,就是搭平台,充分運用市區兩級科協的專家資源,讓企業提需求、專家來解惑。”朝陽區科協副主席玉紅說。

  這樣的“平台”遍布全市:通州區科協邀請農業專家,為科技小院帶來最新種植技術,壯大集體經濟、帶動村民致富﹔昌平區科協將院士專家資源引入中關村生命科學園,支撐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院士專家與北斗航天衛星應用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攻關,已重點突破了基於北斗系統的時空大數據應用與研究等多項技術……五年來,市科協組織800余名專家走進企業、園區,81家院士專家工作站陸續建設起來,累計開展合作項目421項。

(責編:鮑聰穎、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