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科技

中關村崛起芯片自主創新高地 一個園區貢獻北京五成集成電路設計產值

2022年07月21日08:54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中關村崛起芯片自主創新高地

  本報記者 孫奇茹

  將自動駕駛汽車訓練成“老司機”,讓智能物聯網時代各種機器具備感知能力,確保電腦和手機正常運轉……全都離不開集成電路。北清路邊上曾經雜草叢生的荒蕪之地,如今已崛起一座貢獻了北京集成電路設計產值半壁江山的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園。

  龍頭企業匯聚“頭雁效應”顯現

  在同源微公司的實驗室裡,記者看到工程師正在進行電路設計,並進行電流波形等信息的實時監測分析等研發工作。“我們的探測器,不比任何一家國外公司的產品差。”同源微總經理王洪波信心滿滿地說。目前,擁有49項集成電路布圖權、發明專利、軟件著作權等知識產權申請或授權的同源微,是國內首家擁有全部自主知識產權的X射線探測器技術公司。

  此前,射線成像領域的高端技術,包括高端車檢、集檢系統、工業智能射線分揀、安檢CT、醫療CT等領域,使用的射線探測器都是來自歐日企業。同源微的出現,改變了這一現狀。目前,在安檢、食品藥品檢測、礦石分選、工業品無損檢測等領域,同源微團隊獨立設計的電荷電流積分器及模數轉換芯片已經實現了規模化應用,高精度數字化電流積分器、高端工業探測器等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

  截至目前,作為北京市推進集成電路發展的重點落實項目,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園(以下簡稱IC PARK)已形成“頭雁效應”,吸引匯聚了包括比特大陸、地平線、兆易創新、兆芯等100余家以集成電路設計為核心的泛IC(集成電路)高新企業。其中資產過億的龍頭企業20余家、上市企業10余家、籌備上市的企業20余家,園區總產值已佔北京市IC設計行業總產值的50%左右,成為國家芯片自主創新的重要陣地之一。

  “隱形冠軍”激發高速增長動能

  5000台,成功交付!7月18日,華峰測控北京總部的員工們發出了歡呼。美國、韓國、日本等地的多家企業,都裝上了華峰測控研制的半導體檢測設備。

  檢測設備在半導體產業鏈的多個環節充當著“守門員”的角色。而華峰測控是國內封測設備領域名副其實的“隱形冠軍”。早在2018年,公司就已佔據國內40%的市場份額,其產品也已賣到了全球。

  今年1月,華峰測控入駐IC PARK的同時,其針對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的免費開放實驗室也投入使用。園區兄弟企業所研制的芯片各項性能參數是否滿足要求,都可以借助這個平台一試究竟。

  在今年2月北京市公布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中,中慶現代、文安智能、華峰測控、綠晶半導體等多家園區企業上榜。近年來,從“小而多”到“精而強”,一批以“專精特新”見長的中小企業正快速成長為園區高速發展的動力引擎,在新興領域嶄露頭角,成為細分領域的領跑者。

  領軍企業和“小巨人”企業集聚,為小芽們的茁壯成長提供了天然的生態沃土。在園區幫助下,初創企業同源微、沖量在線等進入了園區龍頭企業的供應鏈,通過強化龍頭企業與中小微企業的協同研發,進一步暢通了園區產業生態的“內循環”,提升園區企業的競爭力。

  園區裡,有的企業研發高清深度學習智能攝像機,助力城市運營管理﹔有的企業研發高性能X射線數字影像技術芯片,助力醫療成像、工業檢測行業提質升級……IC PARK執行總經理許正文介紹,目前IC PARK已集聚形成涵蓋CPU/GPU、區塊鏈、人工智能、無人駕駛、存算一體化、工業芯片等泛IC設計領域六大方向的產業集群,下一步還將瞄准最新的前沿方向和國家戰略目標,積極拓展深空深地技術、量子計算等領域,助力自主創新。

  園區與企業“血緣”聯結共進退

  “如果沒有園區幫我們拿到芯片產能,我們一整年的營收都可能受到影響。”回憶起幾個月前團隊遭遇的困難,王洪波仍然心有余悸。2021年,全球芯片產能吃緊,在各大廠商對於芯片產能的極力爭搶面前,單量小、規模小的創業公司話語權有限。

  “創業企業勢單力薄,但可以借助平台和兄弟企業的力量,共享資源,大手拉小手。”許正文說。在園區的幫助下,同源微獲得了所需的芯片產能,保障了產品順利交付。

  園區深度參與企業服務與發展,這與園區與企業之間非同尋常的緊密聯結不無關系。據了解,IC PARK構建了“認股權+基金”的產投聯動發展模式,通過與入園企業簽訂認股權協議建立認股權池,鎖定優質項目源,通過園區主導的產業基金“芯創基金”實現對優質項目的股權投資。以同源微為例,其既是IC PARK的首批入園企業,也是首批納入認股權池的企業。

  企業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研發,但企業投資自建實驗室成本高昂。為解決這一共性痛點,園區將聯合高校院所、行業企業、第三方檢驗認証機構共同成立IC PARK共性技術服務中心。企業可以共享儀器信息,實現在線預約,實驗室則在后方進行一對一對接,提供設備租賃、檢驗檢測服務,從而縮短產品研發周期,降低企業研發和驗証成本。預計到2025年,園區將建立聯合實驗室15家,服務泛IC領域企業1000家次,打通企業研發設計的“最后一公裡”。

(責編:孟竹、鮑聰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