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東城推進“戲劇之城”建設 發布2022年部分重點項目

人民網北京7月15日電 (池夢蕊)7月15日,以“戲劇之城向未來”為主題的“戲劇之城”建設發展促進體系解讀會在東城區特色文化空間顏料會館舉行。解讀會通過“戲劇之城”宣傳片的發布、戲劇行業發展態勢報告發布、促進體系政策解讀、2022年戲劇之城重點項目發布等環節,讓社會各界更加直觀、立體的全面了解《東城區進一步推進“戲劇之城”建設發展的實施意見》的出台背景和促進體系的具體內容。“戲劇之城”的建設,體現了東城區作為全國文化中心核心承載區的示范引領作用,彰顯著首都的文化自信。
2007年東城區提出“戲劇東城”的發展理念,十余年來,激發區域戲劇發展活力,通過戲劇講好中國故事、北京故事、東城故事,逐步成為全國戲劇產業鏈條最完整、戲劇生態最好的區域之一,也是全國最有影響力的戲劇中心之一。
東城區作為首都功能核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得天獨厚的戲劇文化資源,區域內現有劇場40個,佔全市藝術類劇場總數量近三分之一﹔演出團體79家,演出經紀機構293家。
建設“戲劇之城”,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科學合理的政策體系既是前提,也是保障。2022年3月9日,東城區推進全國文化中心領導小組發布了《東城區進一步推進“戲劇之城”建設發展的實施意見》。這是繼2020年9月《貫徹落實“崇文爭先”理念 進一步加強“文化東城”建設的實施意見(2020年-2025年)》公布后,東城區在新時代關於戲劇與城市融合發展的系統規劃。
解讀會上,東城區文旅局就《實施意見》的內容,進行了全面的解讀。在總體目標中,提出通過“創新管理體制機制”,“提升區域戲劇資源的集聚效應,構建戲劇演藝全產業生態鏈”,建設“中國戲劇創新中心”、“國際戲劇展示中心”、“多元戲劇消費中心”、“京味戲劇體驗中心”。在工作原則上強調“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聚合資源”“全域聯動”,從管理機制創新、平台搭建、思路引導、服務提升等方面體現政府職能,推進戲劇之城的建設。針對東城區不同機制、規模的戲劇資源提出不同的建設發展目標,通過政策設計,引導行業和社會力量關注戲劇發展由內及外的方式和路徑,推進差異化、多業態的戲劇產品打造,強化全域聯動,引導戲劇與城市多維度的融合發展。
為了保障“戲劇之城”建設發展工作順利開展,《實施意見》的重頭戲是提出了“5+4+3”促進體系,可以說覆蓋了戲劇產業的全產業鏈條。即布局五大文化平台,包括扶持精品劇目、孵化原創劇目、搭建全國創作者委約制的創作平台﹔常態化演出、東城首演、駐場演出、沉浸式演出新場景的演出平台﹔演藝資源交流、城市之間巡演、業界培訓交流、戲劇高峰對話的交流平台﹔戶外體驗、發布戲劇發展指數、國家話劇藝術館、主流媒體擴展、新媒體短視頻效應的展示平台﹔多元戲劇消費服務、數字演藝區、夜間消費新業態的消費平台。夯實四大發展基礎,包括政府、專家、行業協會的組織基礎﹔劇場配置、劇場群升級、戲劇工場、戲劇排練廳、全域戲劇大舞台的空間基礎﹔戲劇產業園、領軍人才、青年人才的人才基礎﹔以戲劇+社區、戲劇+旅游、戲劇+教育為載體,培養本地居民、外地游客、未來觀眾為對象的市場基礎。落實智庫建設、資金投入、評估監測三大保障措施,全面推進戲劇之城建設工作。以此研討戲劇與城市融合發展路徑,形成“大戲看北京、好戲在東城”的社會影響,將戲劇藝術融合到城市發展中,打造戲劇城市意象。
為將“戲劇之城”建設發展盡快落到實處,配套的《東城文化藝術基金使用管理辦法》也同步發布,之后也將集約統籌東城區現有演藝扶持類資金,通過一系列支持性服務,使文化真正成為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的助推力和原動力。
解讀會上,“戲劇之城”2022年部分重點項目發布,從特色展演到原創劇目,從劇場新空間到消費新業態,以“凝聚薈萃、傳播交流”為戰略定位,提升區域戲劇資源的集聚效應,構建戲劇演藝全產業生態鏈,促進互動交流、聯動發展,形成資源互換、優勢互補、協作共贏的多元發展態勢。
作為“演出平台”布局的一部分,作為“大戲東望”品牌活動的2022南鑼鼓巷戲劇展演季將在今年繼續與觀眾見面。中國兒童戲劇節、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也蓄勢待發,合力吸引國內外精品劇目薈萃東城。
“創作平台”建設方面,解讀會主推了《鐘鼓樓》這部有著濃郁東城元素的原創力作。《鐘鼓樓》是由九維文化出品的京味兒話劇,改編自著名作家劉心武的同名小說,該劇通過六個時辰的發展線索,以寫實主義與多時空並置的結構方式,展現了北京人和他們的百味人生。據悉,繼舞台劇版之后,主創團隊還計劃在鼓樓附近,通過打造沉浸式劇場,讓觀眾有更身臨其境的觀劇體驗。
作為推動“消費平台”升級的舉措之一,解讀會上“戲劇之城”官宣開心麻花戲劇新空間、北京大華城市表演藝術中心以及“大麥新空間-當然有戲”沉浸式劇場三個新空間項目。
從“大戲東望”到“戲劇之城”,東城區作為中國戲劇高地,以“崇文爭先”為指引,不斷擴大品牌活動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廣泛吸引了大批演出團體和創作人才雲集此地。以雄厚的劇場空間和戲劇人才基礎、以創新管理體制機制,提升區域戲劇資源的集聚效應、構建戲劇演藝全產業生態鏈為大目標,到2025年,“戲劇之城”計劃打造與“倫敦西區”“紐約百老匯”相媲美的世界級知名戲劇中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