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十六區動態

順義高標准建設國際人才社區

2022年06月29日17:30 |
小字號

通過強化頂層設計、提升硬件設施、創新社區治理,順義區打造“高端人才創業樂園、國際人才生活家園、多元文明共生田園”,特別注重與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建設、“兩區”建設等重點任務有機銜接,高標准規劃建設國際人才社區,人才吸引聚集能力不斷提升。

產城融合的創業樂園

作為HICOOL全球創業者峰會暨創業大賽的承接地,順義區牢牢把握峰會外溢效應,重點抓好海外高層次人才和高端項目資源的導入,讓創業項目和創業人才從“來賽”變為“來創”,從“引進來”變為“留得住”。今年是HICOOL全球創業者峰會暨創業大賽在順義舉辦的第三年,以賽聚才,創新潮涌,北京順義創業生態圈正在形成。自HICOOL 2022全球創業大賽招募啟動至結束,有5016個項目完成報名,與2020年報名數量相比,同比增長148%﹔總報名人數為6672人……據了解,來自91個國家和地區的5000多個項目即將展開激烈角逐,通過線上評審的參賽者將通過初賽-復賽-決賽來爭奪最終的獲獎名額。

近年來,通過打造HICOOL峰會大賽以及HICOOL產業園、HICOOL商學院、HICOOL管家、HICOOL基金、HICOOL線上平台“六位一體”創業生態系統,聚焦“參賽-落地-成長”這一閉環,順義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吸引一批“高精尖”項目落地,提升區域引才聚才能力。

2019年9月,全市首座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服務平台——海高大廈落戶首都機場臨空經濟區,致力於為北京市引入海外高層次人才、尖端創業團隊、“高精尖”優勢產業,支撐區域經濟高質量快速發展。截至目前,海高大廈已引進101個優秀項目和114名高層次人才。

順義區通過給政策、搭平台、強服務,健全完善“引育用儲服”工作機制,打造產城融合的高端人才創業樂園。2018年出台《順義區實施“梧桐工程”促進“高精尖”產業引才聚才的若干舉措》,圍繞高層次人才發展需求,從聚才育才、創新創業、平台載體、服務保障四個方面,提出了涵蓋人才落地發展、引智項目資助等8個方面的支持條款,以及落戶、住房、醫療、交通、子女教育、“一站式”專員服務、“梧桐卡”服務等8個方面服務保障條款,確保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

生態宜居的生活家園

近年來,順義區持續提升城市品質,打造生態宜居的國際人才生活家園。國際人才社區按照“區級統籌、屬地聯動”的原則,構建“一核心+多節點”的示范區空間布局,結合各屬地資源稟賦及功能定位,在順義國際人才社區內先后打造了中糧·祥雲小鎮商業特色街區、天竺文化藝術街區等一批“有顯示度”的示范區。

春天的風車季、夏天的音樂季、秋天的戶外藝術季、冬天的冰雪季……打造一個全天候、開放式的國際化商業街區,是中糧·祥雲小鎮建設籌備之初就確定的前衛理念。在中央別墅區內生活的大部分人有國外旅居史,他們更青睞“小鎮化”的生活場域,因此,設計方請來世界最大的建筑規劃公司RTKL,打造了這個融合了現代藝術美學與歐洲風情元素的小鎮,營造有溫度的商業氛圍,為每位消費者帶來愉悅自如的消費體驗。“中糧·祥雲小鎮我經常去逛,十分方便,也很時尚。”居住在順義的外籍人士Steve說。

順義區城市配套持續完善,引入符合國際人才飲食、消費、社交、文化休閑等生活習慣的服務設施﹔抓好常態化環境提升,對國際人才社區內公共空間進行環境改造,為居民新建五彩健身慢行步道、口袋公園等多處綠色空間,滿足國際人才工作、生活、體驗和交往的需求。

順義區持續豐富地區教育、醫療資源。順義國際人才社區內國際學校總數達11所,國際醫療水平不斷提升,涉外醫療服務的醫療機構總數達10家,其中6家可提供國際醫療保險結算服務,北京和睦家天竺綜合門診部和北京新世紀榮和門診部2021年共為外籍人員提供10000余人次的服務。

開放包容的共生田園

裕京花園社區是典型的國際社區,大部分居民都是外籍人士,他們來自30余個國家。波黑籍居民茉莉花已經在中國生活了40余年,不僅對中國文化有深入的了解,更對這片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裕京花園社區聘請茉莉花擔任物業經理一職。她組織外籍居民參加咖啡清談會,收集居民訴求,策劃文化交流活動,引導外籍居民參與社區治理,探索建立責任共擔、協商共議、成果共享的治理機制。同時,舉辦中國傳統節日活動,讓居民了解中國文化,組織開展垃圾分類等宣傳活動,增進居民感情,增強社區和居民的聯絡。

依托“梧桐工程”人才品牌,建設一支以海外留學生為主體的順義國際人才社區專員隊伍,下沉至基層和“梧桐人才”服務專區,為人才提供一對一、多語種服務。

為了給中外居民提供一個零距離感受中國文化的平台,順義區舉辦“學中國風、共順義情”中華傳統文化進社區系列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居民感受到了中國國粹的博大精深和非遺傳承的魅力,既弘揚了中華傳統文化,又豐富了業余文化生活,拉近了中外居民的距離。

“學中國風、共順義情”系列文化活動每年舉辦50余場,吸引超過千余人次參與,促進多元文化融合,營造“開放、包容、共建、共享”的國際人才社區。(趙雪蓮)

(責編:鮑聰穎、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