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北京專題大全>>京彩三農——北京市農業農村宣傳中心

京郊大地鄉村振興曲(二)

北京:藏農於“技” 科技賦農助力鄉村振興

2022年04月08日14:21 | 來源:  
小字號

2021年8月20日,針對北京頻發暴雨、冰雹、大風等災害性天氣,北京農業科技大講堂帶來了一場有關農業防災減災技術的專題直播。來自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的王鐵臣推廣研究員、周繼華正高級農藝師,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季海峰研究員,以及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石延霞研究員等4位專家,分別就蔬菜、糧食作物、畜牧防災減災關鍵技術以及蔬菜災后病害防治等內容進行了線上指導。

此次直播是2021年北京農業科技大講堂組織舉辦的網絡講堂之一,吸引了京津冀和周邊地區政府部門、企業園區、生產基地、農業經營主體以及農業科技人員、合作組織成員、農業領軍人才、廣大市民和農戶等2780多人次收聽收看。據統計,去年類似的網絡講堂近30場,觀看人次約9萬,涉及農業生產的蔬菜、果品、藥食兩用植物、畜禽疫病防控、農業政策、市場經營等多個不同主題,互動解決實際技術問題170多個,都是生產上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和疑難問題,幫農助農效果十分顯著。一場又一場的農業科技大講堂活動,突破了農業技術推廣最后一公裡的問題,讓科技及時高效地進村入戶,來到生產者和經營者的身邊。

2021年,更多的科技走進田間地頭,走進千家萬戶﹔糧食和農產品保障更加地有力﹔高產高效、綠色生態、低碳減排和智慧農業已成為北京農業的主基調﹔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發展和鄉村振興有了更多的科技支撐……作為“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北京科技創新成果亮點多多,精彩紛呈。

穩產保供“實力派”

走進北京市大興區龐各庄鎮的北京宏福農業園區,透明的玻璃連棟溫室映入眼帘,棚內一排排鐵架支撐著番茄藤,一串串番茄垂落下來,這裡的番茄並不種在土裡,而是長在長條形的基質袋中。若想和這些番茄近距離接觸,必須穿防護衣,以避免將病虫害帶進溫室。這便是工廠化生產的高效設施農業,這種生產模式既可以實現環境及水肥的精准化調控,配套標准化植株管理、病虫害綜合防控等措施,為植株提供最適合生長的環境,又可以確保產品的優質安全及持續性供應,還能夠大大提升農作物的產量。

以番茄為例,利用連棟溫室番茄工廠化生產技術模式,中果型番茄產量達每平方米 41.3 公斤,是普通溫室越冬番茄產量的2-3倍。此外,宏福農業園的秋季塑料大棚口感型番茄通過採用虧缺灌溉、環境調控、植株調整等技術,雖然畝產僅1405.2 公斤,但可溶性固形物達到7%以上,較普通品種提高75%,保障了高品質產品供應,畝節本增收 5700元。

在京郊,像這樣通過科技手段提升農產品產量和品質的示范園區有79個。通過示范帶動,組織建立科技示范點 500 余個,服務農戶超過 2 萬人次,推廣成熟技術 430 余項﹔在綠色生態方面,利用生物菌肥、功能性肥料替代化肥,示范點化肥用量減少50%,畝產增加 611.1 公斤﹔在機械化省力化方面,草莓機械起壟技術示范推廣1452畝,較2020年增加12.3%。

示范基地“帶動強”

2021年,北京市啟動了科技示范基地認定和建設工作,“十四五”時期全市將建設100家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目前已組織各區申報並遴選出74家。此舉旨在通過創建科技示范基地,集聚現有的政策、科技和人才等要素資源,提升科技的集成度與顯示度,輻射帶動全市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為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起到科技示范和引領作用。此外,北京市農業農村局還印發了《北京市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創建工作方案》規范科技示范基地管理,下一步將通過科技項目帶動開展創建工作。

科技講堂“進村戶”

2021年7月28日下午,延慶區沈家營鎮 22個村的村書記和主任、19個設施園區的種養殖負責人、以及鎮級農業技術推廣人員50余人共聚一堂,積極參加來自北京農業職業學院、中國農業大學農民問題研究所兼職研究員李凌教授帶來的“產業融合帶動休閑農業發展”培訓會。會上,李教授邊講課邊和學員交流,深入淺出、風趣幽默講解了鄉村農業產業發展、農產品市場營銷等方面知識與技巧,並通過案例分享,針對沈家營鎮的實際情況進行梳理分析,進一步理清產業融合帶動休閑農業發展的思路。

“專業性很強,實操性也不錯。”“李教授既講出了理論的高度,又結合了沈家營特色,受益匪淺。”會后,大家紛紛表示,此次培訓增強了沈家營鎮基層經營管理者對鄉村特色產業帶動鄉村休閑旅游方面工作的理解,理清了產業融合帶動休閑農業發展的思路,提升了鎮村兩級干部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能力。這是北京農業科技大講堂打通科技進村入戶的通道、助力三農發展的線下培訓會。因受疫情影響,2021年僅組織類似的線下培訓會10余場,但它與科技大講堂線上培訓相互結合,互為補充,旨在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北京農業科技大講堂,真正下沉到基層,抵達到村、戶,切實地為民辦實事,搭建科技專家和京郊家庭農場、生產園區、農民合作社等的橋梁。北京農業科技大講堂是由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共同主辦,依托首都現代農業科技資源,以微信、抖音、網站等新媒體為渠道的農業科技服務平台,旨在“匯聚科技資源,展示創新成果,支撐鄉村振興”。在新冠疫情發生的形勢下,北京農業科技大講堂採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面及時應對轉變技術服務的方式,另一方面提高了技術推廣的傳播效率和覆蓋面,同時也增強了技術傳播的時效性與即時性。

鄉村要振興 科技必振興

不止於此,北京市還緊緊圍繞打造農業科技創新高地,打造中國·平谷農業中關村,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先行縣,推動科技要素資源向平谷聚集﹔推動大桃技術研究院、博士農場、智慧果園、數字農業試點等重點項目在平谷區落地,為平谷農業中關村建設集聚強大動能,創造更加優質的環境。

從“會”種地,到“慧”種地,落實“藏糧於技”關鍵在人,關鍵在於加強農業科技創新。端穩“中國飯碗”的底氣,來自農業科技的“硬核”支撐。無疑,農業科技在農業農村現代化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未來鄉村要振興科技必振興,北京一直在行動。(張慶華)

(責編:孟竹、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