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看北京
“走出去+引進來” 北京加快形成生物醫藥全產業鏈開放新格局

人民網北京2月10日電 (記者鮑聰穎)在2月10日舉行的2022北京新聞中心北京“兩區”建設專場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屈浩鵬介紹,近日,《北京市生物醫藥全產業鏈開放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經北京市委市政府批准后正式實施,方案推出50條措施促進生物醫藥跨越式發展。這是針對北京“兩區”建設出台的第一個全產業鏈開放實施方案。
記者獲悉,《方案》對北京市生物醫藥產業從研發到臨床應用等各環節實現全產業鏈覆蓋,從5大方面提出17項共50條具體發展措施。
在市場准入和產品研發、注冊方面,提出市場准入、國際研發合作、研發用物品通關“三個便利化”。主要包括:為創新企業開展國際醫藥研發合作提供便利,建立生物醫藥企業或研發機構的研發用物品進口“白名單”制度,建設“一庫兩站三平台”等,支持北京市生物醫藥研發機構開展全球多中心臨床試驗、創新產品研發注冊,加大對創新藥械研發注冊的支持力度。
在供應鏈方面,提出建立“鏈長制”“揭榜挂帥”等機制,推動本市在生物醫藥產業前沿領域建立領先地位、解決生物醫藥產業鏈“卡脖子”問題,打造安全穩定生物產業供應鏈。
在臨床應用方面,提出合理調整創新醫療項目價格管理機制、豐富商業健康險產品供給、建立綠色通道指導醫保協商、及時將更多北京市創新藥械納入政府採購和推廣應用范圍等,推動創新技術和產品應用。
在國際合作方面,圍繞北京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目標,提出搭建中醫藥健康養生國際綜合服務平台、建設生物醫藥國際銷售平台、加速出口退稅、加強北京市生物醫藥國際合作等舉措,推動已獲批的生物醫藥產品、技術進入國際市場。
在關鍵要素保障方面,提出涉及知識產權保護、人才、資金、利益共享、能力建設、容錯機制等6項保障措施,重點包括:組建醫藥健康領域知識產權聯盟,支持建立“生物醫藥人才項目離岸基地”,設立產業引導專項基金,建立健全區域合作發展利益分享機制,全面加強審評審批和檢驗能力建設,建立完善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容錯機制等內容。
屈浩鵬說,《方案》緊抓“兩區”建設戰略疊加機遇,在積極推動重點環節、關鍵領域政策先行先試的同時,聚焦解決全產業鏈的關鍵難點和瓶頸問題,發揮首都資源優勢和示范引領功能,推出了一批“小切口、見效快”的改革措施,能夠快速打通產業堵點,迅速解決企業痛點,必將推動創新資源加快聚集、生產要素配置優化、監管機制顯著提升。
屈浩鵬表示,《方案》要求我們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帶動戰略,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推動北京生物醫藥走出去、引進來,加快形成北京市生物醫藥全產業鏈開放新格局,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醫藥產業創新高地,推動北京市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邁上更高台階。各項政策落地實施后,北京創新生態將更加優良,開放措施將更加有力,必將為生物醫藥跨越式發展、建設國際引領支柱產業提供強大政策支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