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十六區動態

金融助力雙循環格局下的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東城首批八家文化金融專營組織機構亮相2021中國文化金融峰會

2021年12月23日17:35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12月23日電 (池夢蕊)近日,以“金融助力雙循環格局下的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2021中國文化金融峰會(簡稱“峰會”)在東城區召開。峰會由文化和旅游部產業發展司、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指導,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共北京市東城區委、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峰會首次採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為文化資源與金融資本對接搭建高效平台,為文化與金融合作凝聚創新力量。

峰會自2017年創辦五年來,已成為國內最高端、最具影響力的文化與金融合作盛會。今年,峰會由開幕式、主旨演講和圓桌論壇等環節組成,來自政府、高校及文化、金融機構的代表應約而至,共同聚焦文化與金融合作領域的新需求、新趨勢、新方向,繼續發出互信互惠、合作共贏的時代強音。

開幕式上,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發布了《中國文化產業投融資報告(2021)》,對文化產業投融資新特點、新趨勢做出研判。東城區發布了《北京市東城區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范區建設發展白皮書》,展示了文化金融合作發展的“東城方案”。

作為本次峰會的重要環節,8家東城區內金融機構被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等七部門聯合認定為“創建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范區文化金融專營組織機構”,為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持續釋放市場主體活力、推動實體經濟發展再添動力。

加速“崇文爭先” 共書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答卷

作為首都功能核心區,東城區堅持“崇文爭先”理念,以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范區創建為抓手,以金融賦能文化、以文化激活金融,不斷激發文化創新活力。努力拓寬金融資本與文化資源對接渠道,全力優化營商環境,加強融合互惠的文化金融交流合作,推動破解融資難題。

聚合“超強陣容” 破解文化企業融資難題

為了不斷深化差異化監管,營造活力充沛、競爭充分、內生動力強勁的文化金融經營生態,東城區持續通過政策引領和合作模式創新,推動金融機構不斷優化對文化企業的服務,實現文化與金融合作健康發展。

峰會見証了東城區推動文化金融合作的“高光時刻”——中國工商銀行北京王府井支行、中國農業銀行北京東城支行、中國銀行北京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范區國華大廈支行、華夏銀行北京建國門支行、北京銀行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范區雍和文創支行、杭州銀行科創金融(北京)中心、南京銀行北京朝陽門支行、北京農商銀行隆福支行8家機構獲得“創建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范區文化金融專營組織機構”認定與授牌。

峰會上,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北京銀行、北京農商銀行與4家駐區文化企業進行合作簽約,為企業提供信用貸款等綜合金融服務,簽約金額2.26億元。

深化“東城方案” 打造文化與金融合作先行樣本

建立文化企業貸款“白名單”管理制度、開展“監管沙盒”文化金融試點項目、實施“文菁人才”計劃……在2021中國文化金融峰會上,文化金融合作的“東城方案”再次受到關注。為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探索了創新道路。

近年來,東城區堅持“崇文爭先”理念,大力創建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范區,聚焦構建文化企業信用評級、文化信貸風險分擔、文化創業投資扶持引導、文化資產定價流轉“四個體系”,重點探索文化金融產品和服務、文化與金融合作模式“兩個創新”,著力解決文化企業融資難、融資慢的痛點難點問題,促進區域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全國文化中心建設。

此外,東城區在峰會上發布了《東城區創建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范區白皮書》。白皮書從文化發展特點和創新舉措、推動金融合作“北京模式”下沉、探索文化與金融合作“東城方案”四個方面,展示了東城區文化與金融合作體系與機制。東城區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核心承載區,已形成以文化傳播渠道領域為核心,以創意設計服務、內容創作生產、文化輔助生產和中介服務業三個領域為重點的“一主三副”的文化產業發展結構,培育了一批優質的、具有活力的文化企業。2021年三季度末,東城區文化產業累計實現增加值196.9億元,同比增長11.1%,自今年以來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規模以上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共521家,累計實現收入1027.5億元,同比增長16.2%,收入總量繼續保持在全市第三,文化產業地均營業收入位居全市第一。榮獲“全國文化企業30強及提名”企業總數居全市首位。駐區文化金融特色機構服務北京地區文化企業約1200家,貸款余額超120億元。

未來,東城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堅持“崇文爭先”理念,實施文化創新工程,培育“文化+”融合發展新生態。深入推進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范區創建,通過文化金融合作,創造出更多的文化新產品、新服務和新成果,為文化產業加快發展和經濟提升提供新動能、創造新的增長點,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責編:鮑聰穎、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