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十六區動態

北京海澱區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佔全市45.9%

2021年12月17日08:36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12月17日電(李博)在12月16日舉行的北京市海澱區十七屆人大一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海澱區發改委副主任王玉霞介紹,截至2021年10月底,海澱中小微企業總數達18.55萬家,較年初增加1.57萬家,吸納就業人數約126萬人。截至目前,海澱擁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17家,佔全市(255家)45.9%﹔擁有北京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62家,佔全市(388家)41.8%。

實際利用外資和出口額均居全市首位

2021年前三季度,海澱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146.8億元,同比增長12.9%,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9500億元,增速在10%以上,年度增量達千億元﹔兩年平均增速為8.7%,超過2019年同期7.2%增長水平。

1-10月,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兩年平均增長20.0%,預計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3100億元﹔第三產業實現收入26747.6億元,兩年平均增長8.2%,其中第一大產業信息業預計全年可實現收入1.3萬億元,增長16%左右。

預計全年實際利用外資超60億美元,出口額突破1300億元,均居全市首位。1-3季度,海澱地區生產總值兩年平均增速高出北京3.4個百分點,佔全市經濟總量比重達24%,支撐首都發展作用彰顯。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佔全市37%

今年以來,海澱緊抓“兩區”建設機遇,大力引進培育有核心競爭力的優秀企業,先后舉行了8批99個重點項目集中簽約﹔前三季度,自貿區海澱組團新增工商注冊企業數1569家,其中新增內資企業1514家、外資企業55家。

全面提升企業服務水平,支持企業不斷增強要素聚集力和創新引領力。資本市場“海澱板塊”持續擴容,融資能力不斷增強﹔預計全年登陸資本市場企業將超20家,境內外上市公司累計達253家,連續多年穩居全國地級市(區)之首﹔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10604家,佔全市37%,1-10月高新技術企業累計實現總收入27231.8億元,同比增長26.3%。

入庫重點項目達670余個

今年以來,海澱區加快建設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積極推進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已挖掘項目約150個,帶動社會投資約7億元。探索科技成果轉化的制度激勵,部署推進6家駐區職務科技成果試點單位權屬改革﹔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首個科技成果賦權項目“增強現實用衍射波導器件”落地,中國農科院牧醫所完成14項科技成果賦權協議簽署。

為巢生實驗室提供近3000平米創新空間,支持吸引14家優質機構入駐,中關村科學城培育“新生代”生物醫藥企業的全新陣地初步成形。1-10月,高新技術企業研究開發費用達1652.3億元,同比增長26.8%,兩年平均增長23.8%。

搭建形成“促簽約、促投產、已投產、促服務”四個一批重點項目庫。截至目前,入庫重點項目達670余個。創新平台項目進展順利,國際氫能中心揭牌,中關村機器人創新中心入駐珞石機器人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重點產業空間項目有序推進,字節跳動中坤廣場改造項目預計年底完工。

全年挖潛停車位5901個

前三季度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70082元,同比增長8.7%,預計全年可實現9.3萬元。在生態環境方面,全年PM2.5平均濃度預計為35微克/立方米左右,將首次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准。

在公共服務方面,全年提供就業崗位7萬余個﹔完成“智慧衛生”“智慧醫保”一期建設,全部區屬社區機構實現在線分時段預約挂號﹔新增家庭養老照護床位13780張,社區養老服務驛站20家﹔年內開工建設政策性住房4585套,竣工8443套﹔全年擴增普惠性學前學位1530個,中小學學位4320個。

在區域協調發展方面,著重提升科學城北區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水平,18個教育設施建設完成﹔穩步推進科學城南區存量更新,2021年第一批59.7萬平方米老舊小區改造預計年底前完成﹔打造小南庄社區滑梯、萬壽路濱水公園等一批小微空間改造全市示范項目﹔完成了文慧園路、魏公村斜街等5項疏堵工程﹔全年挖潛停車位5901個。

2022年,海澱區將統籌好國內國際兩個循環,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統籌好科技創新和發展環境構建,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統籌好增量拓展與存量更新,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統籌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釋放更多發展紅利﹔全面實現經濟總量破萬億的歷史性跨越。

(責編:孟竹、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