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十六區動態

西城推進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地百商場明年將亮相經營

2021年12月17日08:11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地百商場明年將亮相經營

  本報訊(記者 解麗)昨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西城區第二場“兩會”發布會上獲悉,西城區明年將持續完善地外大街業態調整,實現地百商場亮相經營。同時,將調整和提升西單業態結構與品質。

  據西城區商務局局長袁利介紹,2021年,西城區商業實現減量提質,商業規模由496萬平方米下降至387萬平方米,在商業密度持續下降、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背景下,實現了逆市企穩,社零額增速持續保持全市前列。1月至10月,西城區實現社零額870億元,同比增長14.5%,增速位居全市第三。

  袁利指出,未來五年,西城區將全力推進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著力構建“東西雙核”引領、“南北兩帶”加持、“七區五街”驅動、全域品質化生活性服務消費“一網托底”的消費新布局。所謂“雙核”是打造西單金融街、大柵欄北京坊“雙核消費新地標”。“隨著國際消費中心示范區建設步伐,西單商圈作為西城區消費布局版圖的重要消費區域,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據袁利介紹,2022年,將調整和提升西單業態結構與品質。以更新場、漢光、君太、大悅城等企業為節點,延續西單時尚潮流的商業基因,引導項目提質,向高端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強化首店經濟,引入新場景、新體驗門店,布設高品質國際品牌酒店,全面打造更高檔次、商辦融合、與國際文化交往功能相匹配的國際時尚商業業態。

  同時,西單新一代、西單商場、圖書大廈將進行改造升級。“我們還將豐富磚塔胡同的文化節點,增加辟才胡同優質的服務業態,推進宏廟胡同與靈境胡同以文創、共享辦公為主要功能的項目改造,以活化背街業態。”袁利說。

  袁利還透露,明年將持續完善地外大街業態調整,實現地百商場亮相經營。據了解,地百商場於上世紀50年代開始營業,逐步成為北京市知名的百貨商場,地外大街的地標。目前,經過沿街立面的局部“削層、退台”改造,地百已經亮出古朴的外立面。“目前還在對其業態進行最后的調整,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依舊會保留‘地百‘這兩個字。”袁利表示。

  此外,西城區鼓勵實體商業數字化升級,拓展社交營銷、直播賣貨、雲逛街等新模式,優化消費者購物體驗。充分發揮“西城消費”平台優勢,打造“西城消費”視頻號,豐富文化、旅游、體育、住宿等企業上線,深入推動消費新融合。整合區域優質商業資源,開展系列促消費主題活動,以多種形式及豐富內容活躍消費市場,聯動線上線下。在重點商圈和大型商場搭建“5G+河圖”系列主題新場景,形成聯動效應,推動商旅文體、游購娛消費創新融合,拓展消費增長新動能。攝影/本報記者 魏彤

  亮點

  原聚龍市場將轉型為新科廣場

  昨日,北青報記者從西城區第二場“兩會”發布會上獲悉,西城區明年將進一步提升金科新區綜合品質。原聚龍市場將轉型為新科廣場,通過挖掘北展區域文化底蘊,引入首店經濟、夜經濟。

  據中關村西城園管委會常務副主任袁文介紹,今年,金科新區核心區正式開放,金科廣場亮相,新動力金融科技中心投入使用,成功舉辦北京金融工作座談會、首屆全球金融科技峰會等多項金融科技主題活動,成為北京城市復興標杆和網紅打卡地。首創·新大都金融科技產業園、北廣金融科技大廈完成改造、開業運營,中糖大廈、融耀新華大廈等多棟樓宇完成了升級改造。全年改造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為國家級金科新區發展提供空間支撐。

  袁文強調,2022年將進一步提升金科新區綜合品質。原聚龍市場將轉型為新科廣場,通過挖掘北展區域文化底蘊,深入研究目標消費客群特色及需求,將首店經濟、夜經濟作為項目特色,引入人氣美食、文化空間、互動體驗、科技展廳等業態有機結合,將地上、地下空間統一規劃。通過西外文化休閑廣場的改造提升,結合周邊市民的需要打造城市休閑中心公園。以城市文化景觀帶動地下服務配套商業,打造“新場景、新潮流、新體驗”為目標的金科新區文旅、休閑、社交目的地。

  明年計劃增加義務教育學位10000余個

  昨日,北青報記者從西城區第二場“兩會”發布會上獲悉,2022年,西城區計劃增加義務教育學位10000余個。同時,實行教師彈性上下班制度。

  據西城區教委主任王攀介紹,2021年,西城區千方百計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學位供給,新增學前教育學位2000個、義務教育學位13000個。2022年,西城區將進一步做好“有溫度”的教育。

  首先,努力破解“小胖墩”“小眼鏡”“小豆芽”“小焦慮”問題。切實保証孩子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質量,提高在校體育鍛煉的實效性。其次,豐富體育活動和體育競賽。通過“小跳繩”“小游戲”“小比賽”等形式,深入推進“跳動校園”等系列活動,以跳繩等簡單易行的運動項目作為突破口,突破場地和空間限制,因地制宜引導學生加強體育鍛煉。

  同時,深入推進“雙減”工作。一是繼續給學生減負。加強學生作業研究與優化管理,通過布置科學合理有效作業,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二是關愛教師成長,實行教師彈性上下班制度,更加關注教師職業的幸福感。

  此外,繼續擴增學位。2022年,計劃增加義務教育學位10000余個。針對幼兒數量變化,統籌存量,精准擴增學前學位,不斷提高學前教育普惠率。

  本組文/本報記者 解麗

(責編:孟竹、鮑聰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