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體育

延慶冬奧村順利通過全流程測試

冬奧會期間將接待1200多名運動員和隨隊官員

2021年12月17日08:33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延慶冬奧村順利通過全流程測試

  攝影/本報記者 崔峻

  攝影/本報記者 崔峻

  12月16日,據北京冬奧組委介紹,北京冬奧會延慶冬奧村日前順利通過為期兩天的全流程測試。北京冬奧組委規劃建設部部長劉玉民表示,北京、延慶和張家口三個冬奧村從選址設計到建設完工歷經5年,在綠色可持續、中國文化融入和賽后利用等方面做了很多實實在在的工作。

  延慶冬奧村吃住行通過檢驗

  延慶冬奧村於12月11日至12日開展了全流程、全要素的運行模擬測試,檢驗了延慶冬奧村賽前運行狀態。北京冬奧組委延慶冬奧村運行主任宋雪瑩介紹,延慶冬奧村將接待近90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多名運動員和隨隊官員,冬殘奧會期間將接待參加高山滑雪項目的30多個代表團約500名運動員和隨隊官員。

  據介紹,延慶冬奧村測試從日常運行、特定事件以及應急演練三方面模擬賽時運行場景,共有約1470人參與測試,包括參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工作人員,國際大賽經歷的運動員、教練員和延慶冬奧村建設者。延慶冬奧村的暖廊設計得到大家認可。延慶冬奧村地處北部山區,海拔在900米以上,溫度較市區低5-10℃。延慶冬奧村設計建造的暖廊連通全村,居民通過暖廊可到達村內所有居住組團和公共組團。

  延慶冬奧村與競賽場還有著便捷的交通,冬奧村毗鄰纜車站,運動員可乘坐纜車或班車前往高山滑雪場館﹔比賽結束時,運動員可以通過高山滑雪中心結束區與村內連接的雪道,在不換裝、不拆卸雪具的情況下,自行滑雪回村。

  此外延慶村在綜合診所隔離室、密接隔離點、臨時隔離點擺放了綠植、健身器材﹔村內小庄戶村文物遺址,見証了奧運文物保護、遺產運用的具體實踐﹔餐廳全部自助取餐,減少人員交叉流動。測試結束后,參測居民反映,居住區服務專業規范,設施完備,干淨整潔﹔餐飲服務供給豐富充足,用餐時段合理﹔商業區熱鬧繁榮,商品供應充足,品類豐富﹔能源設備運行平穩,持續支持整體運行測試﹔無障礙設施設置、運行合理,服務到位。

  冬奧菜單共計678道菜品

  宋雪瑩介紹,冬奧菜單的制定是一項細致繁瑣的工作,歷經菜單編制、風險評估、課題研究、菜品試制、優化完善等不同階段,從2017年12月至2021年10月耗時3年11個月最終完成。

  據介紹,奧運菜單的制定面臨反季節種養殖、山地運輸等挑戰,需要統籌考量不同項目運動員對營養、熱量的不同需求,以及疫情帶來的諸多不便因素,在滿足不同國家運動員的飲食習慣、宗教文化的基礎上,融入中國特色飲食和地方小吃。

  據悉,三個冬奧村(冬殘奧村)賽時使用相同的菜單和菜肴配方,滿足各種口味、不同宗教和冬奧村居民的特定飲食需求,近期運動員菜單已經公布,共計678道菜品,8天一循環。冬奧會期間恰逢中國春節,冬奧村(冬殘奧村)的餐飲服務也將圍繞中國年節慶主題,增添中西方特色餐飲美食供應,讓運動員體驗周到的餐飲服務,感受飲食文化交流的魅力。

  冬奧村賽后將成為公寓或酒店

  劉玉民介紹,北京三個冬奧村在綠色和可持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據介紹,三個冬奧村均符合綠色建筑三星級標准。在融入中國文化方面,三個冬奧村都有自己的中國故事。在賽后利用方面,三個村都有賽后利用計劃。

  據介紹,延慶村在建設過程中,避讓了約130棵原生樹木,整個賽區移植了2.4萬棵樹木至專門的奧林匹克園區﹔施工現場的石塊就地破碎,做成了建筑外立面的“石籠牆”,降低了工程成本。

  三個冬奧村都有自己的中國故事。北京村院子裡的園林景觀,契合了中國兩百多年前展示皇家宮廷冰上運動的名畫《冰嬉圖》﹔延慶村採用了中國傳統的四合院村落形式,在核心區還保留了一個古老的村落遺址﹔張家口村在原選址上發現建於約800年前的太子城行宮遺址,后將冬奧村選址整體向東移了200多米,這片遺址得以完全地保護和展現。

  在賽后利用方面,北京村賽后將成為北京市高端人才公寓﹔延慶村按照四、五星級兩個酒店模式進行建設和賽后運營﹔張家口村將在賽后作為滑雪公寓出租或出售。文/本報記者 褚鵬

  統籌/杜銳

  供圖/延慶區委宣傳部

  相關新聞

  迅速轉換:44小時可變身冬殘奧村

  12月16日,北京冬奧村場館運行團隊秘書長馬博洋表示,冬奧村可以做到按照國際殘奧委會要求,在44小時內完成冬奧村到冬殘奧村的轉換工作。

  據悉,在三個冬奧村的選址、設計和建設中,已經做到無障礙設施的全覆蓋問題。馬博洋表示,做好轉換期工作一直是北京冬奧村工作的重點。“由於轉換期隻有44個小時,時間緊迫,按照國際殘奧委會要求,我們已對轉換期各項工作做了充分准備,並細化到小時,細化到分鐘,細化到責任人,保証44個小時內完成轉換工作。”

  相比北京冬奧村,張家口冬奧村、延慶冬奧村地處山地,高差最多達到46米。通常來說,這樣的落差不利於殘疾人居住通行。劉玉民介紹,北京冬奧組委在2018年頒布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無障礙指南》,要求所有的場館均應符合該指南的要求。冬奧村的無障礙通行要求更加嚴格。“我們在設計和建設中,均嚴格執行了該指南的標准,在開放區域實現了無障礙設施的全覆蓋。在一些有條件的區域,無障礙坡度做到了20%,坡度更緩、通行更順暢。公寓的無障礙衛生間配置數量也高於標准。”劉玉民介紹。

  在此前的北京冬奧村運行測試工作中,團隊邀請了13名輪椅使用者參加了測試。“我們特意選定了他們居住的公寓樓進行了消防演練,13名輪椅使用者在志願者引導下有條不紊地撤離到安全區,既測試了硬件,也測試了服務,大家都對這次測試表示整體滿意,達到了預期效果,一致評定北京冬奧村無障礙環境建設基本可以滿足賽時需求。”馬博洋表示。

  歷經測試,北京冬奧村收集到了相關意見和建議。馬博洋表示,針對殘奧工作還有很多細節需要改進和提升。“比如餐廳水龍頭造成了輪椅運動員使用不方便,輪椅坡道要考慮照明和警示提示,這些都是輪椅使用者和各方面專家給我們提的改進性意見。我們馬上形成了整改清單,明確了相關責任部門和責任人,與相關領域積極對接推進整改,除部分正在施工的臨設需要新建無障礙坡道,計劃12月底前完工,其余整改內容已基本完成。”馬博洋說。

  文/本報記者 褚鵬

  垃圾處理:建立完善清廢作業標准體系

  北京冬奧會在籌辦、舉行期間,會不可避免地產生各類垃圾。針對場館的清潔與廢棄物管理,北京冬奧組委規劃建設部部長劉玉民表示,北京冬奧會對標國際奧委會清潔服務水平,編制形成了一整套適用於北京冬奧會的清廢作業標准體系,讓垃圾分類在冬奧場館形成亮麗的名片,推動首都垃圾分類走上新台階。

  劉玉民介紹,此前國內尚無完備的清廢服務技術標准體系文件,冬季大型體育賽事清廢服務技術標准幾乎空白。為此冬奧組委制定了北京冬奧會賽時清廢服務的工作程序、技術標准和操作規程等體系文件。在該標准的指導下,歷次測試活動都較好地完成了場館內部的清廢工作,填補了我國大型賽事清廢服務技術標准領域空白,也可用於指導未來我國舉辦的其他大型活動的清廢工作。

  據悉,北京冬奧會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清廢作業標准體系,對標國際奧委會清潔服務水平﹔組建培養了一支專業的隊伍,為促進賽后行業整體水平提升貢獻冬奧力量。此外北京冬奧會嚴格區分閉環內外的廢棄物。賽時產生的廢棄物主要分為一般生活垃圾、重點管控生活垃圾,以及危險廢物、醫療廢物等基本品類,其中一般生活垃圾細分為可回收物、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個品類。

  劉玉民表示,賽時將實行“三個全覆蓋”。對賽時產生的所有垃圾進行分類管理,對生活垃圾從產生、投放、收集、運輸到處理,實行全流程管理。賽時場館封閉線以內區域,都要納入分類管理范圍,閉環內外的廢棄物嚴格區分開來。他表示,北京冬奧的垃圾分類能力,會讓冬奧場館形成亮麗的名片,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垃圾分類,推動首都垃圾分類走上新台階。

  文/本報記者 褚鵬

  閉環管理:積極探索“有溫度”的模式

  根據日前發布的北京冬奧會防疫手冊,北京冬奧村都將實行閉環管理。談到如果運動員在接觸中出現陽性病例,北京冬奧村場館運行團隊秘書長馬博洋表示,針對冬奧村內住宿、餐飲、清廢、引導四個服務場景,積極探索“有溫度”的防護模式。

  馬博洋表示,根據防疫要求,奧運村內居民除就餐、飲水外,在公共場所均需要佩戴口罩﹔餐廳、健身中心、娛樂中心、綜合商業服務區等公共場所均通過限流、提示、一客一消殺等措施,加強村內居民的健康安全﹔在場館閉環內外區間通過硬質隔離進行分區管理﹔通過緩沖區實現閉環外向閉環內的物品傳遞﹔閉環內區域實行垃圾管控,村內清廢團隊統一收集並轉運至清廢區的暫存點,另由市政部門轉運出場館外進行集中處理。

  針對住宿、餐飲、清廢、引導四個一線服務場景,冬奧村探索“有溫度”的防護模式,結合冬奧官方圖形色彩、崗位職能,為賽時服務保障人員設計了輕便、美觀、方便穿脫且具有日常防護功能的工作服。

  如果賽時期間村內出現陽性病例,冬奧村將實施以下措施。一是及時報告,快速轉運。發現陽性病例后,醫療團隊將使用負壓救護車迅速轉運病例至定點傳染病醫院。二是對密切接觸者判定與管理。公共衛生團隊與屬地流行病學調查人員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報專家組分析判定密接者,在村內特定隔離場所實施觀察。三是終末消毒。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公共衛生團隊聯系屬地疾控部門,組織專業消殺人員入村對駐地和交通工具等環境及物品實施全面消毒。四是啟動專家評估。如發生規模性聚集性疫情,在開展緊急應對的同時,專家組立即根據賽事特點、場地情況、疫情擴散風險等因素,進行綜合評估,確定進一步應對措施。文/本報記者 褚鵬

(責編:孟竹、鮑聰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