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密雲區太師屯鎮生態環境建設紀實:“五員”融合 打通保水的“綠色通道”

碧波蕩漾的密雲水庫,被譽為“華北明珠”,是首都的重要飲用水源。太師屯鎮就位於美麗的水庫之畔,潮河、安達木河、清水河經此注入密雲水庫,全鎮34個行政村位於水庫一、二級保護區內,肩負著保水的重要職責。
作為保水重鎮的太師屯,如何履行好自己的神聖職責?一年來,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創新,該鎮通過“五員”融合打通保水“綠色通道”,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相結合的新路。
環境美了,咱看著心裡都敞亮
小漕村,位於密雲水庫東岸,從村口到水庫邊最近的地方隻有400米。一進村,扑面而來的就是陣陣的花香,路兩邊種滿了一簇簇盛開的百日菊,姹紫嫣紅。平整的柏油路面非常整潔,每隔幾百米就能看到三三兩兩的保潔員在打掃衛生。一條小河從村中汩汩的地流過,河水清亮,幾條小魚在水草間嬉戲,一名穿著綠馬甲的保水網格員正在岸邊撿拾垃圾。她說,她的名字叫馮長清,已經當了一年多保水網格員了,負責村裡這3000多米的河道。這裡原來是一條干河溝,雜草叢生,有些村民就隨手把垃圾丟在河道裡。“這幾年通過咱們村裡的宣傳,村民再也不倒垃圾了,這河道不但干淨了,現在還有了水,有了花,有了魚,看著心裡都敞亮!”
在村北口的山坡下,穿著各色馬甲的村民們正在打掃昨晚下雨時從山下沖下來的碎石和渣土,一會兒的功夫,就打掃得干干淨淨。村黨支部書記馮乃國告訴筆者,自從村裡成立了生態環境保護中隊,將“五員”,即網格保水員、河長制巡河員、保潔員、公廁管護員、農村公路養護員統一調配使用以來,村裡的環境發生了質的改變。
小漕村在太師屯鎮算是一個大村,全村一共800多戶,2100多人,村域面積達到了9平方公裡。地大人多,建設人居環境一直是一個難題。村裡的“五員”加在一起有48人,看著人不少,但因為主管部門不同,“各吹各的號,各拿各的調”,形不成合力。而且,這不僅是小漕村一個村的問題,是鎮域內所有的村都亟待解決的一個難題。
為此,太師屯鎮黨委經過不斷摸索和總結經驗,提出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推動保水工作向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轉變”的工作思路,在過去鎮保水大隊的基礎上,2020年在全區率先成立鎮生態環境保護大隊,由鎮黨委委員、組織部長任政委,主管副鎮長任大隊長,全鎮各部門參與﹔在各村成立生態環境保護中隊,由黨支部書記任中隊長,統一村內“五員”的任務分配和工作職責。形成了鎮、村兩級生態環境保護體系。
小漕村的生態環境保護中隊是在2020年10月成立的,中隊一成立,馮乃國就帶領村“兩委”班子制定了工作崗位職責和管理制度,並由兩名村干部擔任副中隊長,為中隊的每名隊員劃分了管護區域。每天上午分工負責,下午集中整治,周末開展全村大掃除,從水庫邊、河道邊到村邊、路邊、林邊、田邊,實現了全覆蓋。
中隊開展工作一年以來,村內的衛生死角沒了,雜草、垃圾沒了,村民們的生態環境意識也提高了,不但配合村保潔員進行垃圾分類,看到哪有垃圾也都是主動撿走放到村內的垃圾桶裡。發現有從市裡來的游客想從圍欄進水庫或是在村裡隨意丟棄垃圾,不是主動上前勸阻就是及時報告給中隊領導,生態環境保護中隊副中隊長馮雲蘭說,以前干工作需要督促著大家干,現在成立中隊了,“五員”融合職責統一了,大家都是搶著干,而且我們的“五員”既是環境保護員也是宣傳員,連村民們都帶動起來了,用群眾自己的話說,保水,就是要保護生態環境,環境美了,咱過日子都舒心!
生態環境是啥?是咱的眼珠子
一大早,鎮環衛中心主任何多忠就開車來到了太師庄村,他把車停在村外,步行在村裡轉了一圈,當村黨支部書記尹兆坤得到消息從村委會趕來的時候,他滿意的告訴尹兆坤,對村裡的環境衛生非常滿意,然后,他又拉著尹兆坤一起到河邊去巡查。
對於何多忠來說,對太師庄村真是太熟悉了,在村裡,他曾經擔任了多年的村黨支部書記,即便是調到鎮裡工作后,他也一直挂念著這裡。他常對村民們說的一句話就是:“生態環境是啥?是咱的眼珠子!”
太師庄村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這裡是潮河、清水河到密雲水庫的入庫口,兩條河就在村邊上,直線距離也就200多米,保水、護生態環境,一直是村裡工作的重中之重。尹兆坤說,每到夏天的時候,有很多游客會帶著孩子來河邊玩兒,還有釣魚的、捉蝦的,給保水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村裡原有的網格保水員隻有19人,不但要巡視兩條河道,清理河邊的垃圾,還要勸離游客,力量明顯不足,“五員”融合之后,統一管理,統一職責,大家分工明確,共同維護村裡的環境,共同巡河保水,等於五根手指攥成了拳頭,不但村裡的環境更美了,保水的效果也更好了。
現在的太師庄村,就像一個大花園,街道整潔,綠樹掩映,花香四溢,用何多忠的話說:“這裡不用檢查,啥時候來啥時候都干淨!”而漫步在潮河、清水河畔,路邊上三三兩兩的保水網格員在巡查,河道內水聲潺潺,水草豐茂,幾隻白鷺和野鴨在水中嬉戲歌唱,宛如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
何多忠說,“五員”融合之后,整個太師屯地區的生態環境都上了一個新台階,而且,為了用好“五員”,將“五員”的作用發揮到最大,不但鎮裡制定了《“五員融合”改制方案》《太師屯鎮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並和“五員”每個人都簽訂了《密雲水庫水源保護承諾書》,還加大了監督力度。“五員”每天都要由鎮裡的巡查員劃考勤,每個月都要召開一次例會,進行匯報和總結,每年都要進行一次打分評比,獎勤罰懶。同時,發揮已離職的15個村的老黨支部書記、村主任的作用,將他們聘為督導員,由這些督導員到各村去暗訪檢查,發現問題后記入台賬,然后他們再拿著台賬到村裡督促整改,三天之內必須整改完畢,否則將由鎮裡對未整改的村進行處罰。
今年已經64歲的李之東就是一名督導員,他原是頭道嶺村的黨支部書記,別看歲數大了,但腿腳利索著呢,為了做好這個監督員的工作,他專門換了一部像素高的智能手機,到村裡暗訪的時候,也是騎著一輛自行車就去了,那照片拍得別提多仔細了,他說,“咱當了這麼多年村干部,哪有問題咱比誰都清楚!”監督整改的時候,他更是一幅“鐵包公”的勁頭,誰的情面也不給,“干這個督導員的工作,從小了說,咱不能辜負了鎮領導對咱的信任,從大了說,咱肩負的是給首都北京保水的重要職責,隻有把咱全鎮的生態環境搞好了,才能讓首都人民喝上放心水!”
在李之東和所有督導員的努力下,成效非常明顯,8月10號形成的台賬,涉及的24個村在一天之內就全部整改完成。何多忠說,不僅是8月份,基本上每個月都是這個效率,這些督導員們真是盡心盡責啊!
一年來,通過“五員”融合,建立生態環境保護大隊、中隊兩級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太師屯鎮實現了有隊伍、有機制、有制度、有監督、有評比的“五有模式”﹔通過整合、下沉、賦權,形成合力,讓原來“村裡看得見,管不著﹔區裡管得著,看不見”的弊端,得到了徹底改變。 太師屯鎮的保水體制改革,就是為打通保水的“綠色通道”,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通過改革和創新,讓全鎮的生態環境不斷改善,並最終實現從單一保水走向山水林田湖草的統一管理,實現生產、生活、生態的和諧統一。
該鎮的保水體制改革,也得到了區領導的肯定,密雲區委書記潘臨珠在批示中給予高度評價:“太師屯鎮黨委以問題為導向,積極探索生態環境保護體制,並取得一定成效,體現出黨委敢於擔當、作為的精神!”鎮黨委書記胡勇說,“下一步,我們還要繼續深化和完善這一改革,圍繞‘打造保水重鎮、建設綠色之城、發展甜蜜產業、重塑文旅之鄉’的目標,著力提升生態質量,推動綠色發展,加強鄉村治理,增進民生福祉,以黨建為統領,真抓實干、銳意進取,爭做典范之區‘五個樣板’排頭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