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田融合打造溫榆河公園“東囿雲稼”景觀

2021年05月19日16:19  來源:  
 

農業進公園會混搭出觀光菜園景觀,給游客帶來新奇的感受,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近期在溫榆河公園探索“林田”融合農業模式,蔬菜拼搭出大片的色帶色塊,市民暢游在景觀田野中。

從溫榆河公園3號門進來,按照路標,就可以找到“東囿雲嫁”。“小菜園”面積6000平方米,種植了各種顏色的蔬菜,高矮錯落,有白的、紅的、紫色的羽衣甘藍,各色生菜拼搭出的色帶色塊,黃色的油菜花和形似菊花的茼蒿花已經綻放。

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蔬菜作物科副科長王帥介紹,這裡採取的是“林田”融合農業模式,採用了大苗種植、即種即成景,以及花期錯峰、“菜花”常賞的方式。計劃分為三期,第一期從4月到6月為耐冷涼葉菜,有23個品種,第二期6月初到8月中旬以觀賞型果菜為主,包括番茄、彩椒等,同時為豐富景觀色彩還會搭配種植紫蘇、莧菜等,第三期8月中旬到10月中旬以葉菜為主,既讓游客欣賞到“蔬菜”的景觀美,又避免視覺疲勞,讓游客每次都能游覽到不同的內容。

農作物作為重要的景觀要素已經逐步走入人們的生活,城市有農田園符合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加速了城鄉之間的融合,不僅滿足了市民回歸大自然的需求,也拓展了農業的功能,提高了農業的綜合效益。近年來,北京地區城市有農田園逐漸增多,比如北京海澱公園的稻田、藍調庄園的市民農園、京城梨園的老北京菜園等。

為從節約用地、增加城市農業元素、讓市民近距離體驗農耕文化、保障食品安全等角度探討農業在城市內空間的發展,摸索出適宜北京市區內閑置空間推廣的農業模式,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圍繞公園、社區、學校、辦公場所等空間相繼開展城市農業示范。后期將從品種適用性、成本投入等方面對這些模式進行評估,形成適宜市區不同空間的農業生產展示模式,從而為提升空間利用率、增強市民獲得感、幸福感提供參考,為城市農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依據。(柯南雁)         

(責編:鮑聰穎、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