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鹽、碳水化合物,其特有的番茄紅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並且果實形狀各異,顏色多樣,既可做蔬菜,又可做水果,深受消費者喜愛,是本市最重要的果類蔬菜品種﹔番茄適應性強,栽培容易,單產高,市場需求量大,效益高,生產者喜愛種植。春季氣溫逐步回升,光照逐漸增強,越來越適合番茄的生長,但春季風沙天氣多,早晚溫差大,溫度變化大,採后措施不得當,會造成商品性降低、損耗率增加,影響種植效益。在此情況下,本市生產企業、園區、合作社及生產大戶,做好番茄採后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此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專家提出如下指導建議:
適時採收
春季光照充足、溫度適宜,適合番茄生長,生產者應根據品種和銷售渠道確定合理的採收成熟度,適時採收,從而保証番茄品質。判斷適合採收的依據,以到達終端消費時,番茄品相最佳,品質最好為原則。應根據種植品種、採后直接銷售還是需要貯藏、食用方法、銷售方式,制定番茄採收標准。薄皮型番茄應適當降低採收成熟度,避免過熟,減少裂果現象﹔應避免集中打葉造成採收數量劇增,人為增加銷售壓力問題﹔4月下旬后採收量大,如不能及時銷售,應按照貯藏要求標准採收。春季番茄過早採收,果肉硬、品質差,薄皮番茄品種應適時採收,厚皮品種可適當延后採收。番茄採收成熟度一般控制在七成熟至十成熟採收,應根據品種類型、用途、銷售方式決定採收成熟度。採收應在露水干后採收,採收時應配戴手套。
關注商品性
空果、畸形果、小果、著色不均,擠壓造成的機械損傷,成熟度過高造成的裂果,成熟度過低造成的口感差,為春季影響商品性的主要問題。春季番茄前期溫度低,設施保溫條件差的,植株營養不易吸收,易出現空果、畸形果、小果,採收時如果遇到番茄價格高,市場銷售旺,商品性差的果實銷售也應沒有問題,但隨著上市量增加,商品性差的番茄易出現銷售困難問題﹔本市一般在4月下旬出現第一個採收高峰期﹔今年早春溫度低、溫度起伏大,有可能推遲到5月上中旬。商品性好、整齊度高的番茄,建議分級銷售,增加銷售收入﹔小果、空洞果、畸形果比例高,整齊度差的番茄,建議混合銷售。番茄按照果皮厚度分為薄皮品種、厚皮品種,按照含糖量分為普通番茄品種和水果型番茄品種。不同品種對採收成熟度要求不同,用途不同對採收成熟度要求也不同,直接銷售的要求採收成熟度高,需要貯藏的,應根據貯藏時間決定適宜採收成熟度。番茄商品性要求:果形整齊,顏色符合品種特點,成熟度適宜,色澤一致,無明顯果皮顏色不均現象﹔新鮮,表皮完好、光滑、鮮亮、潔淨,無機械傷﹔無皺縮、無畸形、無裂果、無空洞果、無異味。
包裝方式合理
番茄包裝方式多樣,應根據品種特點、銷售方式選擇合理的番茄包裝方式﹔使用的包裝材料型號應與番茄規格匹配,既可避免出現擠壓或磕碰而造成的機械損傷問題發生,也能避免包裝材料浪費,降低包裝費用。氣調包裝為新型包裝方式,通過調節不同比例的氣體,最大限度抑制番茄呼吸,從而延長番茄保鮮期。電商銷售的番茄,包裝方式應重點關注包裝破損問題,避免擠壓造成的腐爛問題發生。5月中旬后,環境溫度較高時,採收、挑選、加工、包裝等工作需要接觸番茄時,應配戴手套,可避免手溫過高造成番茄內部損傷,利於保持番茄商品性。
配送過程規范
春季雖氣溫回升快,但早晚溫度低,應避免配送過程出現冷害,特別是部分蔬菜不能直接配送到消費者家中,需要在露天存放,甚至有的消費者當天忘取菜,造成番茄出現冷害甚至凍害問題。對部分銷往廣州、深圳等配送距離較遠的番茄,更應綜合考慮品種、採收成熟度、包裝方式、配送周期、配送條件等因素,以產品到達消費者時外在品相和內在質量符合交貨標准為原則,適當提早採收,並採用適合遠距離運輸的包裝方式,減少包裝破損現象發生,避免磕碰,減少番茄機械損傷問題發生。
家庭保鮮得當
番茄適合存放溫度范圍較寬,8-12℃甚至更高溫度也可以,而家用冰箱溫度一般2-6℃,在冰箱存放5天以上,極易發生冷害,出現果肉變硬,食用品質降低問題。春季番茄可放在室溫下保存。如放冰箱保存,可裝入保鮮袋內,提高袋內溫度,避免冷害等問題發生,食用前應在室溫下存放24小時,鮮食番茄口感更佳。(柯南雁 王福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