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麥春季這樣管理:以促為主 分類管理

2021年03月25日11:08  來源:  
 

近期,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的技術人員走進田間地頭,開展北京小麥返青期苗情調查,為精細化分類管理提供第一手資料。據調查,京郊小麥返青期二類及以上麥田佔57.2%,近期天氣有利於小麥生長發育和春季田管。因今年小麥群體偏小,為確保全年糧食種植面積和總產量雙增長,市年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對影響小麥生長發育的氣象因素、麥田土壤墒情等分析后提出春季管理意見,認為北京小麥春季應該這樣管理:“以促為主,分類管理。”

氣象條件分析

冬前氣溫偏低:冬前積溫偏低,對京郊小麥冬前形成壯苗不利。據市氣候中心統計,2020年10月麥區平均氣溫為11.9℃,較去年和常年分別偏低0.7℃和0.8℃。11月平均氣溫為5.1℃,較去年和常年分別偏高0.1℃和1.2℃。小麥不同播期下冬前積溫均較去年減少,減少幅度在12.5-58.4℃·日,平均減少27.7℃·日,9月下旬播種的小麥相當於少長0.5片葉,但對10月5日以后播種的小麥影響較小。冬前麥區降水30.9 mm,比去年和常年分別偏少26.7 mm和4.5 mm﹔日照時數為426.7 h,比去年和常年分別偏多77.4 h和43.4 h。

越冬期出現極端低溫:冬季極端低溫導致小麥地上部青枯嚴重。

越冬期(2020年12月1日-2021年3月6日)麥區平均氣溫為-2.1℃,與常年同期持平,比去年偏低0.9℃﹔降水量17.7 mm,比常年同期偏多7.6 mm,比去年同期偏少28.5 mm﹔日照時數633.8 h,比常年和去年分別偏多51.8 h和66.3 h。其中:1月7日麥區發生了近30年以來的極端低溫,除昌平為-19.7℃外,其余7個小麥主產區極端低溫均在-20.0℃以下,8個小麥主要種植區平均極端低溫為-21.7℃,較去年、近十年和常年分別偏低-6.3、-3.9和-1.3℃。

返青后氣溫高降雨多:返青以來氣溫高、降水多,利於小麥恢復生長。3月6日小麥返青至3月16日,麥區平均氣溫為7.0℃,比常年偏高2.2℃,比去年偏高0.5℃﹔降水9.6 mm,比常年偏多7.2 mm,比去年偏多5.0 mm﹔日照時數為46.2 h,比常年和去年分別偏少33.2 h和35 h。

小麥苗情分析

冬前苗情:今年全市小麥平均播種期在10月10日,較去年的10月4日推遲6天左右,畝基本苗41.7萬,較去年的41.6萬持平略增。10月9日以前播種的適期小麥佔53.5%,比去年減少36.3%,10月10日及以后播種的晚播和過晚播小麥佔46.5%,比去年增加2.9倍。小麥越冬期在12月1日,較去年早1天,較常年晚1天,平均冬前總莖數為59.9萬/畝,較去年減少26.7%,較常年減少21.3%。總體上,冬前二類及以上麥田佔50.1%,較去年減少21.3個百分點,冬前群體嚴重不足。

返青苗情:全市小麥平均返青期為3月6日,較去年和常年早2天﹔返青期平均總莖數為62.4萬/畝,較去年和常年分別減少22.1萬/畝和20.2萬/畝,較冬前增加2.5萬/畝﹔返青期平均單株分蘖為0.8個,較去年和常年分別減少1.2個和0.7個,較冬前增加0.1個﹔平均次生根2.1條,分別較去年和常年減少1.8條和0.9條,較冬前增加0.9條。平均死苗率0.4%、死莖率1.1%,接近常年和去年。但個別抗寒性較差的品種死苗死莖率較高。

返青期具體苗情分類為:總莖數大於等於100萬/畝的麥田佔14.3%,較去年同期增加6.5個百分點,平均總莖數112.0萬/畝,單株分蘖2.3個,次生根5.8條﹔總莖數80∼100萬/畝的一類麥田佔28.6%,較去年同期減少11.9個百分點,平均總莖數93.6萬/畝,單株分蘖2.4個,次生根3.5條﹔總莖數60∼80萬/畝的二類麥田佔14.3%,較去年同期減少25.8個百分點,平均總莖數67.6萬/畝,單株分蘖0.7個,次生根1.5條﹔總莖數小於60萬/畝的三類麥田佔42.8%,較去年同期增加31.2個百分點,平均總莖數47.7萬/畝,單株分蘖0.4個,次生根1.2條。總體上,返青期二類及以上麥田佔57.2%,較去年同期的88.4%減少31.2個百分點,較冬前的50.1%增加了7.1個百分點。

麥田土壤墒情

根據全市10個墒情自動監測點3月16日監測結果,麥田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土層平均相對含水量分別為85.4%、85.7%、91.0%和97.5%,其中0-20 cm土壤含水量同比提高了18.5個百分點,20-40 cm土壤含水量同比下降了1.4個百分點,環比分別提高了7.8和6.5個百分點,土壤墒情綜合評價為適宜偏多,目前土壤墒情利於小麥發育生長。

春季管理意見

今年小麥群體偏小,春季管理原則上要貫徹“以促為主,分類管理”的原則,各區應密切監測麥田苗情、墒情及病虫草害情況,因苗、因墒、因地塊,有的放矢抓好麥田春季管理。

今年2月以來,全市連續3次普降小到中雨,至3月19日,麥區累計降雨23.5 mm,相當於畝澆水15.7方,三次降雨后目前土壤墒情非常適宜,利於小麥返青恢復生長。基於當前的苗情和墒情,提出春季管理意見如下。

返青期管理:返青期畝總莖數在80-100萬的一類苗和100萬以上的壯苗麥田,如果土壤墒情較好、底肥充足、拔節期能保証按時管理,返青期可不進行肥水管理,肥水管理重點在拔節期進行。底肥不足、土壤保肥能力差或拔節期不能做到及時管理的地塊,為保証成穗數可以在返青期適當補肥澆水,為拔節期管理爭取時間。畝施5.0-7.5公斤尿素,畝澆水10-15方,將肥帶入土壤即可。返青期畝總莖數在60-80萬的二類、60萬以下的三類及由於播種較早造成冬前旺長的麥田,為了增加分蘖數,應進行返青期肥水管理,每畝追尿素7.5公斤左右,畝澆水10-15方。下雨前已搶時追肥(或播肥)的地塊,目前墒情適宜,利於小麥生長,可以不澆返青水。返青期管理最佳時間為春2葉露尖-春3葉露尖(3月下旬-4月初),管理的先后順序為冬前旺苗、壯苗、晚播弱苗。

起身期管理:第一,在肥水管理方面,返青莖總莖數不足60萬/畝的晚播麥或土壤偏沙容易漏水、漏肥的地塊,如果返青期沒有進行肥水管理,應在起身期前期(春3葉露尖、4月初)及時進行肥水管理,以促進春季分蘖生長。一般畝施尿素10.0公斤左右,畝澆水30方左右。返青莖總莖數在60-80萬/畝的麥田,起身后期(春4葉露尖前)進行肥水管理,以減少分蘖退化。群體100萬/畝及以上的麥田在起身期(春3葉露尖-春4葉露尖前)要進行“蹲苗”,不進行肥水管理,以加速無效蘖退化,控制小麥基部節間長度,避免中部葉片肥大,改善田間通風透光狀況,使群體和個體協調發展。第二,化學除草方面,起身期麥田管理主要是化學除草,雙子葉雜草在一葉一心至三葉期噴施2、4—D或苯磺隆等藥劑進行化學除草﹔禾本科雜草要有針對性地防治,以雀麥為主要雜草的麥田可選用氟唑磺隆,以節節麥為主的麥田可選用甲基二磺隆,雀麥和節節麥混合發生的麥田可用氟唑磺隆加甲基二磺隆混配進行防治,禾本科雜草與闊葉雜草混發時,可在上述藥劑中加入苯磺隆。各種藥劑的用量及注意事項嚴格按照包裝說明操作。化學除草一般應在小麥拔節前(常年在4月10日之前)完成,噴藥除草的同時噴施粉鏽寧等抗菌類藥劑和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起到除草、防病和促進小麥生長的綜合作用。起身期群體大於等於100萬/畝的麥田,應結合化學除草噴施防倒藥劑,防止麥田倒伏。噴藥時做好人員及周邊作物防護,以免發生人中毒或損傷周邊作物。

拔節期管理:拔節期是保穗增粒的關鍵期,是春季肥水管理的重點,所有麥田都要進行拔節期肥水管理。拔節期肥水管理時間原則上在5葉露尖時進行(常年在4月15日左右),實際實施時應根據前期肥水管理情況和苗情長勢適當調整管理時間。群體小、個體弱的二三類麥田,如果在返青期進行了肥水管理,起身期最高總莖數仍小於80萬/畝,則拔節期管理應提前到4葉露尖(4月10日左右)時進行。如在起身期進行了肥水管理,拔節期管理可在5葉露尖進行。一般畝施尿素10-15公斤,畝澆水30-40方。群體較大的一類苗,如返青期沒有進行肥水管理,拔節期管理可適當提前到4葉露尖時(4月10日左右)進行,但起身期群體在100萬/畝以上存在倒伏風險的麥田,可推遲到4葉長成一大葉時(葉齡3.7、常年在4月13日左右)進行。一般畝施尿素15-20公斤,畝灌水40方左右。返青期已進行過肥水管理的麥田,拔節期管理可推遲到5葉露尖后進行。一般畝施尿素15公斤左右,畝灌水30方左右。(柯南雁 周吉紅)  

(責編:董兆瑞、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