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黃瓜春大棚生產技術系列之三:合理制定栽培制度

2021年03月09日16:36  來源:  
 

據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消息,近日,京郊春季塑料大棚黃瓜栽培即將進入定植期。該站專家王鐵臣介紹,科學合理的栽培制度,是有機蔬菜生產的一項關鍵技術,既有利於農業和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又有利於耕地和生態的保護、修復與建設,進而培育健康的農業生態系統。蔬菜栽培制度是指一個地區或生產單位農作物的組成、配置、熟制與間套作、輪作等種植方式所組成的一套相互聯系並和當地農業資源、生產條件和養殖業生產相適應的技術體系,通俗講就是指蔬菜的品種布局與茬口安排。為了指導北京郊區有機蔬菜生產,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從栽培茬口和輪/間作制度方面,就“合理栽培制度的制定”提出以下技術建議,供廣大生產者參考。

合理安排定植期

第一,定植時期要選好。黃瓜是典型的喜溫作物,對光照要求也較高,為了合理的利用自然界的光熱資源,因此在安排生產茬口時,宜將產量形成階段安排在光溫適宜的季節。根據北京地區氣候特點、塑料大棚溫光性能以及黃瓜生長發育特性,在春季黃瓜生產中,單層塑料大棚的適宜定植期為3月下旬(北部山區為4月中旬),5月上旬開始採收上市(北部山區為5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結束生產(北部山區可越夏到10月中旬)。為了進一步加長採收期,平原地區可採用多重覆蓋技術將定植期提前到3月上旬乃至3月初。據數據監測,在多重覆蓋條件下,3月第三候的平均最低棚溫已可達到8℃、完全滿足黃瓜正常生長發育之所需,較單層塑料大棚提早近1個月,既延長了採收期,又有利於抓住春前期的價格高峰採收上市而獲取更好的收益。從多年的示范情況看,採用多重覆蓋技術,在5月中旬以前即可以35.2%的總產獲得44.6%的總效益、增效明顯。

第二,注意事項要記牢。春季塑料大棚蔬菜生產中要特別關注幼苗定植后外界氣溫的變化,除了做好定植前的低溫煉苗提高幼苗低溫耐受性外,還要提前做好設施保溫和應急增溫技術准備,嚴防倒春寒對生產造成損失,如2020年3月27日和28日,單層大棚內均出現了0℃以下的低溫,時長分別達到了3小時和5小時,最低溫度-2.9℃,5℃以下的臨界低溫分別持續了8.5小時和9.5小時,對生產造成了較大影響。

科學輪作

選擇生產地塊(棚室)除符合《GB/T 19630-2019》關於產地環境等相關要求外,還要考慮前茬作物生產情況以及該地塊(棚室)的整體輪作計劃。

第一,輪作制度細致定。輪作是指在同一地塊上按一定年限輪換種植不同種類作物的栽培制度。通過合理的輪作可有效避免連作障礙,對於培育健康土壤、減輕病虫危害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有機農業中土壤管理的一項重要措施。不同蔬菜作物所要求的輪作年限不同,黃瓜需要進行3種以上作物3年以上的輪作。在制定輪作制度時要綜合考慮前后茬作物的養分需求特性、病虫害發生特點、作物間生化他感現象以及經濟效益等因素。就黃瓜來講,除了瓜類蔬菜作物外,多種作物均可與其輪作,如蔥蒜類、根菜類、白菜類、葉菜類、豆類等多數蔬菜作物,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苜蓿、三葉草等綠肥。

第二,本茬生產前后巧安排。本茬黃瓜生產地塊宜選擇蔥蒜類、葉菜類為前茬,盡量避開番茄前茬,后茬適種茄子、辣椒、葉菜、菜豆等,或種植玉米以吸鹽或種植綠肥以養地,越冬茬可種植菠菜、小蔥、圓蔥、萵筍等﹔冬季休閑的地塊要採用深耕晒垡措施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減緩病虫草害對下茬生產的影響。

合理間作

採用東西畦向栽培的地塊,可通過合理的間作改善棚室通風透光條件、促進黃瓜的健壯生長。所謂間作是指在同一地塊上於同一生長期內,分行或分帶相間種植兩種或兩種以上作物的種植方式,是有機生產中地上部環境優化和土壤管理的一項有效措施。

在本茬黃瓜生產中,間作作物可選擇白菜類、甘藍類及葉類菜蔬菜,如迷你白菜、快菜、甘藍、菜花、生菜和芹菜等,亦可間作一些香草類植物,如薄荷、除虫菊等,間作比例為5:1,即每隔5畦黃瓜栽植1畦間作作物,間作作物目前均可移栽定植,移栽時按照間作比例預留出黃瓜栽培畦、待棚室內地溫和氣溫達到相應標准時再定植黃瓜。(柯南雁 王鐵臣)

(責編:董兆瑞、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