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年,北京農業標准化水平大幅提升

2021年02月02日15:59  來源:  
 

五年前,這一片蔬菜大棚還處於半廢棄狀態,農業的出路在何方一直叩問著農業人的初心。如今,這片土地又恢復了生機,數九寒冬,棚外尚未融化的積雪被踩的咯吱咯吱的響,棚內綠意盎然,蜜蜂飛舞在花朵之間嗡嗡的授粉忙,這裡便是北京市優質農產品產銷服務站建立的全程標准化基地——天意生態有機園。

經過五年的努力,天意生態有機園已逐步建成集有機蔬菜產地環境、品種引進、投入品管理、育苗管理、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採收及採后處理、產品自檢到追溯管理為一體的全程標准化管理體系和技術支撐體系,這在業內被稱為“全程標准化”管控模式。這一模式的應用,使得園區蔬菜產品產量、質量、品質及生產效益逐年穩步提升,小白菜,油菜,蒿子杆,菠菜等葉菜,病虫害發生率降低90%以上。此外,根莖類蔬菜病虫害發生率降低50%,果菜類番茄降低90%以上,黃瓜,辣椒,茄子降低30%。

2020年疫情肆虐,園區克服人手不足、防疫任務艱巨等困難,確保100個大棚,26個蔬菜品種的有序生產,年產有機淨菜350噸,在滿足北京市民消費,穩定市場供應方面體現了農業企業的社會責任,在京郊有機農業生產、蔬菜生產全程標准化管控方面發揮了引領作用。先后被評為“北京農業好基地”、“北京市綠色優質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信息化試點園區”,現正在開展“國家標准化示范園區”建設。這得益於北京市農業標准化建設工作的推進及整體水平的提升。

對於北京市農業標准化工作來說,“十三五”時期是不平凡的五年。五年來,在市農業農村局農產品質量安全處的統籌下,市農優站以高標准體系引領高質量發展為出發點,強化農業農村標准體系建設、強化農業標准化基地示范建設、強化農業優質品牌建設,為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注入了強有力的“標准化”力量。截至2020年9月底,全市已有1220家農產品生產基地進行了標准化備案,已有504家備案基地被評定為市“優級”標准化基地,成為北京市安全、優質、綠色農產品生產的主力軍。

在農業農村標准體系建設方面,強化頂層設計,筑牢了質量興農的發展根基

“十三五”期間,對標北京農業高質量發展需求,全面調研農業標准、農業標准化發展現狀,圍繞產業特色,突出安全保障、品質提升、綠色發展主題,加大標准引領,逐步啟動了北京農業高質量發展、美麗鄉村建設的標准體系框架構建及標准化體系建設工作,奠定了質量興農的發展根基。

一是北京農業農村標准體系框架已經構建。標准決定質量,堅持以高標准助力高質量的發展思路,對接主導產業、特色產業標准化發展需求,梳理國家標准2236項,行業標准3103項,地方標准291項,團體標准201項,初步構建了具有北京特色的“北京市農業農村標准體系框架”,確立了農業標准化發展方向。

二是北京農業農村標准體系更加完善。依托已構建的標准體系框架,制修訂農業標准81項,復審已實施農業標准243項,並對61項農業標准的實施效果進行了評估。截至2020年底,全市現行有效農業地方標准236項,覆蓋全市主導產業、特色產業的標准體系已初步形成,農產品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的生產管理已有標可依,農業標准化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支撐作用更加有力。

在農業標准化示范基地建設方面,宣標貫標試點建設,強化了綠色興農的技術支撐

“十三五”期間,以創建“國家產品質量安全市”、建設“北京農產品綠色優質安全示范區”為契機,以“產品”為主線,以“質量控制”為核心,突出優質、安全、綠色導向,加大宣標貫標力度,強化“全程標准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基地”建設,增強了綠色興農的技術支撐力。

一是宣標貫標,讓農業標准在農業生產中落地生根。“農標酷”公眾號、“京科惠農”大講堂、市區兩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培訓平台等已成為北京市宣標貫標的主陣地﹔室內田間集中培訓、棚舍地頭現場指導、線上線下零距離溝通已成為北京市宣標貫標的工作常態﹔“專家現場講標准”、“標准化基地生產觀摩”等已成為展示宣標貫標成果的大舞台。五年來,累計培訓京郊農業生產者、管理者10000余人次,宣標貫標成效顯著。

二是試點建設,讓農業標准在綠色興農中不斷發力。以指導農業生產者依標用標、實施標准化生產、助力綠色興農為目標,於2016年,在全國范圍內率先提出“全程標准化管控”理念,圍繞北京市主導產業、特色產業構建了“全程標准化”管理模式7套,集成推廣適用於蔬菜種植基地的棚室環境調控技術、病虫害綠色防控技術、水肥一體化管理技術等5項﹔適用於畜牧養殖基地的棟舍環境調控技術、棟舍環境消毒技術等2項,奠定了農產品生產基地標准化生產基礎。

目前,“全程標准化管理理念+全程標准化管控技術”已通過58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標准化示范基地”的建設,在京郊13個區落地,並在全市1220家標准化基地建設與管理中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助力全市農業標准化水平大幅提升。

在農業優質品牌建設方面,力推融合發展,增強品了牌強農的助推成效

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是產業發展的基礎和底線,農產品的品牌價值是產業發展的興旺之路。推行農業標准化與農產品品牌化融合發展,已成為提高農業生產水平、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實現品牌強農的最佳途徑。

“十三五”期間,在大力推進農業標准化的同時,通過市區聯動、政策助推、資金助力、項目帶動、展會推介等方式,促進農業標准化與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証融合發展,促進農業標准化與農產品區域品牌、產品品牌創建融合發展,逐漸確立了北京優質農產品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信譽度和認同感,使之真正成為了質量的象征、安全的象征,發揮了其引導生產、樹立品牌、促進消費、提振產業的積極作用。

截至目前,超80%的農業標准化基地已通過“三品一標”認証,100個“北京農業好品牌”、100余個被錄入農業農村部“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的北京農產品品牌絕大部分來源於已備案的農業標准化基地。農業標准化正助推北京優質農產品品牌越走越遠。

“十三五”期間,北京市農業標准化發展提升20余個百分點。“十四五”開局,全市農業標准化工作者依然會砥礪奮進,農業標准化提質產業發展、賦能鄉村振興的藍圖已經開啟。

(責編:董兆瑞、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