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急先鋒——昌平區疾控中心戰“疫”一線側記 

2020年02月14日14:36  來源:  
 

穿脫防護服、流行病學調查、標本採集、密切接觸者追蹤管理、實驗室檢測、消毒、病例信息網絡報告……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一聲令下,昌平區疾控中心工作人員紛紛從四面八方趕回工作崗位。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他們勇挑重擔,不分晝夜與病毒直面交鋒。

“噔噔蹬蹬……”聽到樓梯傳來的腳步聲,蘆丹抬頭看了一眼牆上的時鐘:凌晨2點10分,她知道,晚上接到任務外出的同事們回來了。

又是一個緊張忙碌的夜晚。此時,城市早已“入睡”,但昌平區疾控中心大樓依然燈火通明。“你們好好休息,明天還要繼續‘戰斗’呢。”執行完任務回到單位,疫情小分隊年齡最大的張崛囑咐其他兩位同事好好休息,而他卻打開電腦,寫起了報告。旁邊的房間內,不時傳來說話聲,這是另一支疫情小分隊隊員正在討論疫情處置細節。夜晚的疾控中心,因為大家的並肩戰斗,讓人並不覺得孤單。

17年前,張崛是抗擊“非典”的一線防控人員。這個有著22年疾控工作經驗的“老兵”,不僅技術熟練且很有擔當。當晚的任務是給出現症狀的密切接觸者採集咽拭子,面對這項風險較大的任務,張崛當機立斷:“我來!”出發的路上,他提醒大家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回來的路上,他又仔細總結哪裡做得比較好,哪裡還有欠缺。

從確認昌平區首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到現在,實驗室負責人舒高林經常工作到深夜。有時為了查看檢驗結果,及時上報數據,為疫情防控處置贏得時間,他干脆在辦公室和衣而眠。天一亮,洗把臉,繼續工作。“我是黨員,是科室負責人,必須沖在前面。我嚴格按照規范操作,准確檢測,做好防護,我沒問題,其他人就可以放心檢測了”。

在對感染的病人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時,往往是在病毒濃度極高的密閉房間內進行。為調查清楚病人發病前后的接觸史等信息,每一個細節都需要仔細斟酌。為避免一線調查人員受到感染,疫情小分隊組長屈龍從細節入手,一遍遍細心地教小組人員穿脫隔離服,用扎實的技能和細心的態度完成調查。

同是疫情小分隊組長的蔡旭和孫偉,既是夫妻,也是戰友。分配任務時,領導問:“有沒有困難?”“沒有!”兩人異口同聲。“你們兩人都去了一線,孩子怎麼辦?”“沒事兒,孩子已送回老家”!

剛懷孕的張麗文接到值班任務,沒有絲毫猶豫,立刻趕到單位,穿好防護服,進入隔離病房開展調查。一個小時過后,走出隔離病房的她,身上全是汗水﹔原本在家休假的劉重程,主動回到單位參與疫情處置工作,每天隻休息三四個小時,接打有關疫情進展、病情咨詢等電話近200個﹔黃艷麗的愛人常年在外工作,孩子和老人都由她一人照顧,但她毅然舍小家顧大家,和大家一起投入“戰斗”……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疾控人臨危不懼、勇敢逆行,守護著群眾的生命和健康。

(責編:董兆瑞、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