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资源加速在平谷集聚 农业中关村核心引擎初步建成
本报记者 朱松梅
历经三年建设,农业中关村核心引擎已初步建成,“博士农场”引入12位院士和301位博士,头部涉农企业聚集,下一步将启动国际食品营养谷建设。这是记者在昨天举办的2023农业中关村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涉农头部企业聚平谷
2020年7月,市政府批复《平谷区农业科技创新及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首次提出打造农业中关村。2021年10月,市政府与农业农村部签署协议,部市合作共建农业中关村。
“随着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建立和运营,农业中关村的核心引擎初步建成。”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士功介绍,目前,京瓦中心已建成总部和奶业、果业、温室园艺三个分中心功能实验室,以及果业、温室园艺示范园。奶业示范园也将于今年5月份竣工投产。
创新资源加速在平谷区集聚。中国农大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建设持续推进,引进院士工作站(院士专家团队)5个,建立博士后工作站10个,正大国际研究院、农业微生物国际创新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平台落地。吸引首农食品集团、新希望、北大荒、拜耳作物等头部企业在平谷发展,引进涉农企业136家,聚集国家级种业研发平台9个、省部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和实验室4个、智慧中央厨房和食品企业34家。
今后,农业中关村将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方面下功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联合攻关体系,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成果转化体系,构建以服务“三农”为目标的推广体系。
食品营养谷完成顶层设计
平谷区委副书记、区长狄涛表示,2023年,平谷区农业中关村将重点聚焦培育农业高精尖产业,布局国家奶牛、肉牛、生猪遗传评估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提升农业硬科技实力,攻关辣椒智能化分子育种、良种奶牛体内胚胎高效生产等一批卡脖子技术。同时,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推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核心区11个重大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等一批项目集中开工。
“我们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平谷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于吉顺介绍,平谷区将建设现代食品营养谷,抢占未来食品营养产业制高点,服务保障首都大城市食品供应安全。
平谷区已具备建设国际食品营养谷的基础条件。目前,中关村平谷园内已经聚集了首农、旺旺等30多家食品企业,融合了传统食品生产、中央厨房、预制菜、食品调味、蛋白研制等多个领域。2022年,食品企业实现产值33.5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23.6%。园区完成一级开发的工业用地储备约665亩、待盘活用地200多亩、可租可售的标准化厂房约46万平方米。
目前,农业中关村现代食品营养谷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明确了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该规划分三个阶段实施,到2035年,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食品与营养健康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产值500亿元。
将举办50亩地创业大赛
为农业中关村汇聚“最强大脑”,平谷区近年来启动“博士农场”建设,邀高精尖人才来到田间地头,成为农业创新创业的主体。目前,全区已引入院士12位、博士301位,引进优质粮食作物、叶菜、食用菌等种质资源600余份。
未来,通过举办中国·平谷50亩地创业大赛,“博士农场”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
平谷区副区长刘堃介绍,参赛项目以50亩地为应用场景,围绕智慧农业、设施农业、果品提质增效、种质资源创新等高科技农业应用领域,提供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高质量创业项目。最终入选项目将纳入平谷区第四轮“博士农场”创建项目予以立项,落地并通过验收后,将按照项目经费30%—50%标准进行奖励,可连续三年使用50亩农田,给予最高每亩1500元土地租赁费用补贴,根据创建成效给予10万元—100万元一次性奖励。
发布会后,平谷区人民政府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正大国际研究院等7家机构和企业分别签订了合作协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