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花园”搭桥 校地携手探索乡村社会治理新路径
人民网北京8月26日电 (董兆瑞)在北京市“百师进百村”乡村振兴活动、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 、高碑店乡政府和高井村村委会的共同支持下,26日上午,由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十七工作室侯晓蕾教授团队发起的“微花园社会治理进乡村”社区营造活动在朝阳区白家楼村举行。活动邀请了热爱园艺的白家楼村民共同参与共建村庄环境。
白家楼村紧邻北京的东五环,是经过乡村改造后的现代村,村中建筑多是二层独栋小楼,房前屋后都有绿地。“目前,白家楼村总绿化面积有456亩,绿化率达51%,是北京美丽乡村中闻名的绿色村。”侯晓蕾介绍,她曾率领实践团多次来到白家楼村进行调研,历时5个月编制了《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白家楼村百师进百村乡村振兴特色营造策划方案》。
“白家楼是高井村下辖唯一的蔬菜种植村,村民至今保留着优秀的种植技术,即使搬村进楼很多年了,依然有不少居民喜欢在院落里种植蔬菜和花卉。”针对白家楼的村庄特点,结合团队优势,侯晓蕾团队为白家楼的公共空间提升规划了近中远三期发展目标,循序渐进地实现白家楼公共空间长期规划。 “现在我们正在组织社区营造活动选取试点院落设计‘微花园示范园’,打造了6处模块化方案,设计了乡村微花园营造中心。中期我们计划协助白家楼家家户户自主打造不同特色的花园,参与式设计共建‘乡村微花园’。远期将进行微花园提质,培育村民自家特色花园与特色园艺,打造白家楼‘花园银行’。”侯晓蕾说。
有调动人体五感的“疗愈微花园”,有可以食用又具有观赏价值的“可食微花园”,还有利用生活旧物打造富有艺术气息的“乡村生活微花园”……针对白家楼院落的两种户型,团队将微花园营造种类进行分类,共有六种特色鲜明的类型。在活动现场,侯晓蕾为村民代表讲解了白家楼院落提升方案,并广泛吸纳村民意见建议,旨在形成自下而上的参与式工作坊。“以人和生活的角度进行乡村‘微花园’参与式景观设计,以设计治理推动乡村发展,这既是一种‘场景艺术美’的打造,又是一种乡村社会治理的提升。”侯晓蕾说,“我们通过引导居民建立园艺兴趣小组,讲解乡村微花园营造中心的‘种子驿站’居民公约,培养居民的奉献精神,增强社区凝聚力,激发社区活力,调动居民对社区公共空间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积极性。”
本次活动中,侯晓蕾还带领村民体验了旧物改造盆栽制作,了解植物的习性分类以及正确的移栽植物的方法和技巧,提升居民参与建设微花园的积极性。“通过这种线下园艺活动,以花草为媒介,增进邻里之间的沟通交流,丰富白家楼人文气息。”她说,“本次活动只是一个开端,后续还将通过参与式设计、参与式共建再到后期的养护,推进微花园社会治理进乡村。”
高井村党总支委员、白家楼党支部书记庞文霞表示,此次微花园社会治理进乡村活动,是尊重村民意愿前提下循序渐进改善乡村环境的举措,未来将引导高校以多种方式参与白家楼村庄环境的治理,探索乡村共建新模式,带动更多村民自发参与到乡村景观提升和环境美化中来,提升白家楼的社会基层治理能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