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十六区动态

牛街街道:接好办实百姓操心事 “问题”通道变幸福样板

2022年08月25日10:43 |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小字号

“通道亮了,环境美了,这心也跟着顺了起来。”家住牛街街道钢院社区的钱阿姨最近精神头儿十足,因为她通过市民热线反应的地下通道问题不仅得到了解决,还让通道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

这些变化离不开牛街街道“楼院+”党建创新项目的推动。一直以来,牛街街道工委坚持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把解决楼院问题当成响应居民诉求的重要抓手,通过激活基层治理微循环,让“问题”通道变身幸福样板。

“蹲访”诉求 治理姿态向前一步

“您好,能帮忙修一下我们楼内的通道吗?老人孩子经过时不注意容易摔跟头。”前不久,住在牛街街道钢院社区15号楼的钱阿姨拨打了12345市民服务热线。

钢院社区快速接单,本着居民诉求有人办、马上办、能办好的办件标准,现场核实情况。钢院社区党委书记张宏兵介绍,钢院小区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办公楼、居民楼、平房院混杂,为后续整体管理增加了难度。而钱阿姨所说的通道位于钢院社区15号楼正中间,是居民进出小区的重要通道,由于其特殊的地下位置,存在光照不足、通行不便等情况。

面对复杂问题,社区党委讨论决定,分时段多次“蹲访”在地下通道,向小区居民问需问计,从根源上让这里“亮”起来。

协商“共治” 治理资源延伸一步

修缮通道的过程可能会带来出行不便、噪音扰民等问题,施工前需发动力量向周边居民广泛告知,社区里不少老党员站了出来。“修缮通道是方便大家的一件好事儿,必须站出来好好和街坊邻里们说一说。”钢院社区老党员李秀兰说。与此同时,社区党委趁着周末卫生大扫除,发动在职党员力量,提前为通道“洗了把脸”。张书记说:“大家将15号楼地下通道反反复复扫了十余次,但堆物堆料屡禁不止,尤其是墙上的小广告,像牛皮癣一样,‘赶都赶不掉’,修缮工程迟迟推动不了。”

社区党委和街道党群办一起协商解决方案,“还是得通过发挥社区志愿团队的力量,引领居民对小区环境升级有信心、更有行动。”

说干就干,钢院社区党委首先以辖区“老铁”志愿服务队为切入点,向志愿者们发出“楼院+”行动招募。“平日里居民们在社区里有了需要,一句‘嘿,老铁’,就能收到邻居‘我在’的回应。”社区党委书记介绍,“所以,我们第一时间想到了‘老铁’们,而这个招募也得到了他们的热情回应。”

经过与居民的7次协商后,通道修缮计划提上日程,“老铁”志愿服务队全程参与。“通道窄,我担心灯的亮度过大,影响周边住户,就随口跟志愿者说了一声,谁知他们竟找来了设计师上门询问我的意见。”15号楼居民李文娟说,“最终,大家商量出安装智能星空感光灯的方案,既节能减排又不影响邻居休息,一举多得。”类似这样的金点子,在改造过程中层出不穷。

家园“精治” 治理思路走深一步

“牛皮癣”似的小广告“赶”不走,居民提议把社区的“钢铁文化”绘制在通道两侧,用优美环境“挤”走烦人小广告。又结合社区特色“花园文化”,为手绘墙上增添了欣欣向荣的绿色植物,实现了“双文化”的特色结合。社区老年人多,又在通道楼梯处搭建了便民扶手,并将楼梯绘制成了彩虹色。楼梯上的彩虹反光条,是志愿者们熬了好几个晚上体验通道通行后给出的补充建议。

牛街居民专程前往地下通道打卡。

如今,这个通道已成了远近闻名的打卡地,很多居民慕名而来,专门合影、拍照,要为自家小区改造做参考。“亮堂的通道,照亮了回家的路,也暖了我们居民的心。”和钱阿姨有一样感受的居民不在少数。

“居民是楼院的主人,只有激发他们的家园意识,我们才能做到主动治理、未诉先办,更精准化解居民矛盾,破解治理难题,让老旧小区焕发新活力。”牛街街道工委副书记马鸣扬说。

据了解,“楼院+”党建创新项目已完成钢院社区、春风社区和牛街东里社区三个“楼院样板间”的打造,共解决老旧小区治理“顽疾”五大类16件。以楼院为抓手搭建的党员志愿服务团队,有效带动居民、物业等多方力量参与社区基层治理,进一步推动党建引领向纵深发展,以共治精治不断提升、探索、构建老旧小区治理样板。(刘辰)

(责编:鲍聪颖、高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