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碳排放全部实现中和
本报讯(记者 吴东)在昨天召开的北京冬奥会每日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介绍了北京冬奥会可持续性工作的相关情况,他用“低碳管理”和“生态保护”两个关键词概括了北京冬奥组委践行“绿色办奥”的实践和成果。国际奥委会企业和可持续发展总监玛丽·萨鲁瓦也介绍了相关情况。
李森介绍说,北京冬奥组委在申办时就承诺,北京冬奥会所产生的碳排放将全部实现中和。筹办6年多来,冬奥组委通过低碳场馆、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低碳办公等措施,最大程度减少碳排放,同时采取林业碳汇、企业捐赠等方式实现碳补偿,从而保障了北京冬奥会碳中和目标的顺利实现。
李森用两个例子说明低碳理念如何融入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工作。首先是国家游泳中心,这里曾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水上项目比赛场馆,被形象地称为“水立方”。如今,它变成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冰壶场地。“水立方”创造性地实现了“水冰转换”,成为夏奥遗产变身冬奥场馆的典型。北京冬奥会一共利用了6个北京2008年奥运会竞赛和非竞赛场馆,为低碳场馆树立了样板。
另外,主媒体中心也体现了低碳的理念。主媒体中心使用的电力全部来自张家口的绿电。张家口拥有丰富的清洁能源储备,通过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这条“绿电高速路”,张北的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被转换成绿色电力,输送到北京、延庆、张家口3个赛区,点亮了北京冬奥会场馆,实现了全部场馆常规电力消费100%使用绿电。
李森表示,“绿色办奥”的第二个关键词是生态保护。我们坚持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护与场馆建设统筹规划、一体推进,守护了赛区的绿水青山。
比如,延庆赛区是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赛区之一,生态资源相对丰富。北京冬奥组委在场馆建设前开展了规划区域的环境影响评价,并且将可持续性要求充分融入场馆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比如,针对主要保护植物的生长条件,实施了就地、近地、迁地3种保护措施。
另外,通过表土剥离的方式,对延庆赛区进行了有效的生态恢复。山区表土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主要是蕴含丰富的种子库。延庆赛区在场馆建设前就开展了近一年时间的表土剥离和收集工作,为了不破坏表层土壤,大多数剥离工作都是人工完成的。延庆赛区一共剥离了8.1万立方米表土,这些表土已全部用于赛区内的生态修复工作,成为赛区恢复原有生态的关键因素。
萨鲁瓦曾在2008年奥运会时来过北京,她表示,非常高兴2022年可以再次来到这里。萨鲁瓦介绍说,在这段时间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在体育、在北京、在中国实现了巨大发展。如今,全球都在努力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因此,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气候行动,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未来是非常重要的。
萨鲁瓦认为,国际奥委会希望赛事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领先作用,也能成为一个促进主办国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同时,国际奥委会要根据主办国的本土情况,对可持续发展方案进行调整和适应,也希望在赛事进行中,能关注一些绿色、创新的解决方案,而且这些创新方案不仅是在主办国展示,也能在其他国家进行推广。
萨鲁瓦表示,北京冬奥会在赛事准备和运行过程中都强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碳中和,并最大程度地利用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遗产,对很多场馆进行再利用和重新改建,而且都达到中国的最高标准。“北京冬奥会在整个向未来前进的旅程当中,是一个重大的里程碑。”萨鲁瓦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