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竞技比赛外 北京冬奥场馆将向社会大众体育健身提供服务
人民网北京1月13日电 今天上午,国新办举行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绿色冬奥和可持续发展发布会。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介绍相关情况。
本届北京冬奥会是如何给出解决场馆赛后利用问题的中国方案?李森介绍,场馆的赛后利用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这一届北京冬奥会,从申办到筹办、到举办的过程中将努力破解这个难题。北京冬奥会使用了6个2008年的奥运场馆,充分借鉴了赛后利用的经验,新建的全部场馆都制定了赛后利用计划,并且在规划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赛后利用问题,统筹规划、同步设计,有效降低成本。
场馆赛后积极申办、举办高水平赛事。北京冬奥会的竞赛场馆都是世界一流的场馆,在筹办过程中,地方体育部门,包括场馆的业主单位,都与国际冬季单项体育组织建立了很好的协作和沟通机制,赛后将继续申办举办高水平的国际赛事和国内的一些赛事,真正通过高水平的赛事,来带动场馆的运营,也为冰雪运动的发展出力。
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除了竞技比赛外,场馆将向社会大众体育健身提供服务。比如国家速滑馆,即“冰丝带”,“冰丝带”的冰面是1.2万平方米的全冰面设计,“当时考虑全冰面,就是为了考虑到如何向社会开放。”李森介绍,大道速滑主要是用外圈400米跑道,场芯部分将有两块标准冰场,这是创新的部分,赛后可以同时容纳2000人上冰。再比如,延庆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是世界上第17条赛道,这个项目运动起来危险性比较高,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在下方的1/3处,比较缓的地方开了一个大众的出口,给大众留了一个出发区,这也是为在赛后向大众开放提供条件。
场馆的四季运营。冬季运动因为受季节性影响比较大,冰上项目因为都是室内冰场,一年四季都可以造冰,都可以向公众开放,举办大型赛事、文化休闲活动。对于雪上的场馆,延庆和张家口赛区只能在冬季开展项目体验和比赛,针对这种情况,在山区山地场馆的规划建设中,从赛区整体出发,充分考虑了春、夏、秋三季运营的问题,利用赛区的人文历史和自然生态优势,建立户外运动项目,比如健身跑、越野跑、山地自行车、登山攀岩等,并加快发展区域特色旅游休闲、山地度假、户外运动等产业,实现场馆四季运营。
实现场馆和地区的联动发展。场馆的赛后利用要融入地区的发展,从整体上去谋划、推进。比如延庆赛区依托冬奥赛区、冬奥场馆,包括世园会、长城,这是延庆赛区的三张金名片,等于是三张金名片联动发展,以全域旅游为主导,大力发展特色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同时,积极推动三个赛区的场馆、冰雪运动资源进行联动发展,与京张沿线的大众冰雪设施、体育设施、自然文化旅游资源充分整合,借助京张高铁、京礼高速这些快速交通联络线,打造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带动周边区域的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实现冬奥场馆的反复利用、综合利用以及持久利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