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本网特稿

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新旧交融 副中心老工业区“蝶变”

2021年11月04日16:19 |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小字号

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全景效果图。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供图

人民网北京11月4日电(李博)在城市副中心张家湾设计小镇,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项目正加紧施工,一座充满现代设计感的新建筑展露雏形,未来将成为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和设计之都标志性文化设施,以及活力时尚网红打卡地。

老工业区转型 永久会址落户

北京国际设计周于2009年北京世界设计大会之际首次举办,目前已成为首都重要的年度国际文化活动。然而,历届精品与每年设计新品却缺少集中展示的空间。

在北京东部,随着通州城市转型发展,张家湾将一批工业区老厂房疏解腾退,为城市副中心产业发展提供承载空间。为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副中心规划建设张家湾设计小镇,打造设计驱动街区发展新模式示范区。

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落户设计小镇,位于启动区北泡轻钢厂区内。这座建于1999年的工厂主要生产压型钢板、夹芯板等建筑材料,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团队操刀对老厂区进行整体改造提升设计。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一合中心主持建筑师、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项目总设计师于海为说,项目设计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保持原有厂区空间形态和肌理。同时面向未来使用功能,在更新改造中运用当代设计手法,打造集前沿信息发布、文化活动举办、功能性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世界创意设计中心,助推张家湾工业区向设计小镇转型。

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内部效果图。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供图

植入当代设计 重塑工业记忆

北泡夹芯板主厂房被选定为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举办地和主会场,设计团队接手后首要考虑的是如何处理好新与旧、拆与留的关系。

老厂房为单层钢结构,建筑外墙及屋顶等外围护结构破损锈蚀严重,无太大保留价值,但厂房内部钢结构梁柱等构件具有典型的工业特征。

“我们遵循‘不拆真,不做旧’的设计理念,采用现代简洁的建筑材料与形式语言,延续建筑老肌理,彰显新旧交融。”于海为说,改造时,原有内部空间结构被完整保留,这些具有工业风的钢梁钢柱被特意“外露”,展现老厂房的工业美感,同时与新增建筑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对老厂房进行结构加固,增加空间夹层等,升级后变身设计展览馆,作为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

建筑师重新设计厂房东侧立面,设置永久会址主入口。首层高14米的全球发布大厅宽敞、通透,未来承担多类型产品发布功能,国际设计周期间可作为独立展馆用于艺术品展示。

原厂房仅有一层,为满足未来使用需求,建筑师对厂房进行加建,保持老建筑外轮廓,在中间跨增设二层展厅。老厂房南侧外墙拆除后,建筑室内外形成廊下空间,增加商店、咖啡等配套功能,设计成出挑的盒子。“部分外墙面采用传统工业红砖材质,既呼应了园区现存红砖建筑,也充分体现了对张家湾工业历史的尊重。”于海为说。

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主入口效果图。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供图

扩容空间功能 设计地标崛起

“我们在面向永久会址主入口的方向设计了下沉式广场,这里可举办音乐会、发布会、时装秀等活动,设计周期间也能作为拓展的室外展场使用。”于海为说。

主入口人行桥下沉广场南侧区域植入中国传统文化和北京文化元素,设计了一个古典园林,将亭、桥、竹、石等园林手法融入空间,呼应张家湾古镇。下沉广场与东侧沿铜牛东路形成的公共创新活力带无缝衔接,未来将成为整个张家湾小镇启动区的重要节点。

设计团队对北泡地块进行整体考量,园区分三期建设。一期为永久会址项目,预计2022年亮相,部分功能投入使用。二期位于永久会址北侧,为老厂区配套用房,是典型的上世纪90年代红砖建筑,具有独特的留存价值。这里规划为社区家园中心,建筑师保留锅炉房、变电所、职工宿舍的沿街红砖外立面,“二层以上采取先退让再加建的手法,除家园中心外还有咖啡、餐饮、书店等商业配套设施,增添了生活气息,成为设计人员休闲和迸发设计灵感的场所。”于海为说,三期项目规划了创新科研中心等功能板块。

整个北泡园区全部建成后,将提供会议论坛、陈列收藏、展览展示等服务。设计周期间,这里将打造最大的户外展览场地;日常将开展设计类主题活动,带动张家湾设计小镇成为首都文化艺术新地标。

(责编:孟竹、高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