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6月27日电(李博)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6月29日将在北大红楼开展。在此之前,一批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经过修缮和提升后集中亮相,已于6月起陆续面向公众开放。今天上午,中共北京市委举行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
首都北京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阵地、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孕育地之一,由此形成了以北大红楼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群。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京市统筹规划了包括北大红楼在内的31处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并对革命旧址进行修缮提升,建设党史学习教育大讲堂、党性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主题体验区,打造知名红色文化品牌。
北大红楼主题展日接待1000人次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爱军介绍,北大红楼“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主题展是整体工作的重中之重。主题展内容丰富,围绕北京在党的创建过程中四个方面的独特贡献,全面、系统、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的光辉历史。
主题展依托北大红楼文物本体和现有60多个房间的结构布局,将楼内6处历史场景复原(图书馆主任室、文科学长室、第二阅览室、五四游行筹备室、登录室、大教室)和其它旧址信息纳入展览流线,通过“一室一方案、一厅一专题”的个性化设计,展览亮点频出,成为充分利用革命旧址举办大型主题展的典范。在具体内容上,注重凸显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重点人物,这些内容也构成了展览的亮点。
张爱军介绍,北大红楼主题展览将于6月29日对公众开放,每日通过预约接待参观1000人次,上、下午各接待500人次。展览每日开放时间为9时~17时,每周一闭馆。北大红楼还联合其它旧址,建立开放接待合作机制,打通网络预约平台,共享信息和资源。
此外,在北大二院旧址等举办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专题展,9个专题展依托旧址本身的主题内容,选取特定角度,聚焦专题和历史细节,深化拓展主题展。比如,根据《京报》是民国时期知名进步报刊的史实,在京报馆旧址举办“百年红色报刊”专题展,集中讲述党的红色报刊发展历史;与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合作,在中法大学旧址举办“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基本陈列,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9个专题展分别是:在北大二院旧址举办“伟大开篇——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 专题展;在《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举办“历史上的《新青年》”“陈独秀在北京”专题展;在李大钊故居举办“播火者——李大钊革命思想与实践”专题展;在李大钊烈士陵园举办“不朽的功勋——李大钊生平事迹”专题展;在长辛店二七纪念馆举办“北方的红星——长辛店与中国工人运动”专题展;在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举办“光辉印记——长辛店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专题展;在陶然亭慈悲庵举办“先驱者的奋斗——慈悲庵党的早期革命活动”专题展;在京报馆旧址举办“京报与京报馆”“百年红色报刊”“邵飘萍生平事迹”专题展;在中法大学旧址举办“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专题展。
革命旧址分类修缮提升
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主要包括1915年至1923年6月间,北京地区与中国共产党创建活动有关的重要会议场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重要党史人物故居以及重要纪念设施等31处。这些旧址数量众多、布局分散、隶属各异,根据旧址实际情况,分成三类进行打造提升。
一是重点保护提升,如北大红楼。二是一般保护提升,包括“亢慕义斋”旧址、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旧址、中山公园来今雨轩、国立蒙藏学校旧址、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旧址、二七惨案长辛店旧址、二七机车厂近代建筑遗存、长辛店工人夜班通俗学校旧址、高君宇烈士墓、马骏烈士墓、二七烈士墓11处旧址。由管理使用单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维护修缮、恢复原貌,征集文物、丰富陈列,或挖掘内涵、深化研究等,如实再现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场景。
三是维持原貌,立牌存念。包括北大一院操场旧址、杨昌济故居、毛泽东第一次来京居住地旧址、毛泽东第二次来京居住地旧址(平民通讯社旧址)、赵家楼遗址、李大钊被捕地遗址、李大钊牺牲地旧址(京师看守所旧址)、北大平民教育讲演团演讲地遗址、长辛店工人俱乐部旧址、《向导》周报办公地旧址10处。由属地和责任单位视情开展周边环境整治,设立图文并茂的标牌,展示其历史作用和独特价值。
标识标牌融入周边环境
在旧址保护传承利用方面主要开展“六项任务”:一是疏解腾退。以北大红楼为重点,疏解与旧址保护利用无关的功能,实现整体面向社会发挥教育作用。二是文物保护修缮。将全市革命旧址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坚持整体保护、连片打造,落实文物保护法律政策规定,编制实施保护修缮方案,适当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使文物旧址焕发时代风采。三是举办系列展览。通过丰富的展陈手段,全面系统展现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的光辉历史、独特贡献和时代价值。四是周边环境整治。结合贯彻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和老城整体保护,推进实施旧址周边200米范围内环境整治提升,改善周边居民生活环境。五是精神内涵研究。开展北大红楼革命精神课题研究,编写出版《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丛书》(8本)。六是文艺精品创作。策划推出电影《革命者》、电视剧《觉醒年代》和《长辛店》、京剧《李大钊》、纪录片《播“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等系列文艺精品,全方位多样式宣传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北京革命活动历史。
在文物保护修缮方面,坚持修旧如旧,保持和恢复旧址原有风貌,让静态的文物自然述说历史故事,展现历史精神。比如,《新青年》编辑部旧址恢复了陈独秀在京办刊的工作生活场景;陶然亭慈悲庵复原了“五团体会议”历史场景,极大丰富了文物修缮和史料陈列的思想内涵。
在北大红楼院落整治提升上,围绕北大红楼整体规划、整体保护、整体利用,制定实施整体保护利用方案,将实际功能和美学功能统一,着力提升参观体验。比如,在设置交通引导标识和旧址标牌时,将标识标牌融入周边环境和旧址风格,营造庄重简约和谐便利的参观氛围。
链接:
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31处)
1、北京大学红楼
2、北大二院旧址(原北大数学系楼)
3、《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
4、中法大学旧址
5、中山公园来今雨轩
6、“亢慕义斋”旧址
7、北大一院操场旧址
8、杨昌济故居
9、毛泽东第一次来京居住地旧址
10、赵家楼遗址
11、李大钊被捕地遗址
12、北大平民教育讲演团演讲地遗址
13、《向导》周报办公地旧址
14、北京李大钊故居
15、京报馆旧址(邵飘萍故居)
16、陶然亭慈悲庵
17、高君宇烈士墓
18、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旧址
19、国立蒙藏学校旧址
20、毛泽东第二次来京居住地旧址(平民通讯社旧址)
21、李大钊牺牲地旧址(京师看守所旧址)
22、马骏烈士墓
23、李大钊烈士陵园
24、长辛店二七纪念馆
25、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
26、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旧址
27、二七惨案长辛店旧址(警察局驻地旧址)
28、长辛店工人夜班通俗学校旧址
29、二七机车厂近代建筑遗存
30、长辛店二七烈士墓
31、长辛店工人俱乐部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