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三部曲”连环画联袂展出

历时12年创作,精选278幅佳作,艺术再现长征卓绝史

2021年06月26日10:56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长征三部曲”连环画联袂展出

昨天,观众在展览现场认真观看《地球的红飘带》。 本报记者 王广燕摄

“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里写到长征时这样说道:‘总有一天,会有人写出这一惊心动魄的远征的全部史诗。’对我而言,这一天已经到来,就是今天,此时此刻。”昨天,在国家大剧院西展览厅,“地球的红飘带:长征三部曲——沈尧伊连环画作品展”拉开帷幕。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到来之际,年近八旬的艺术家沈尧伊以“长征三部曲”首次联袂展出的形式,宣告了一位画家艺术长征的“胜利会师”。

“长征三部曲”是沈尧伊以版画手法结合刀刮、手绘创作出的连环画,包含了《地球的红飘带》《长征·1936》《征路星火》三部分。自1988年起,沈尧伊前后历时12年,数次重走长征路,走访老红军和当地群众,查阅无数资料文献,努力以艺术语言还原真实的历史。展览展出了从“三部曲”2200幅原作中精选出的278幅连环画及三幅油画作品,为观众带来精神上的陶冶与视觉上的震撼。

步入展厅,首先看到的是沈尧伊于1988年至1993年以魏巍小说《地球的红飘带》为蓝本,由王素改编后绘制的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沈尧伊潜心创作了多达926幅《地球的红飘带》连环画巨作,展览从中精选127幅原作,集中表现中央红军自江西于都出发,一路经历“血战湘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并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夹金山”后分道扬镳,经过“徒涉草地”,最终决定“挥师北上”与陕北根据地刘志丹会合的一系列场景。

展览的第二部分内容是沈尧伊于2012年至2014年创作的“红飘带”姊妹篇《长征·1936》。因《地球的红飘带》只讲述了中央红军1934年至1935年的长征,在缺少脚本支持的情况下,沈尧伊自编自绘完成了红军于1935年至1936年在长征路上发生的重点事件,包括中央红军到陕北从而完成“奠基礼”,红二方面军征战湘黔滇做出的“大回旋”以及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最终在陕北会合的大会师。

展览的第三部分展出了沈尧伊于2015年至2018年创作的《征路星火》。这一板块讲述了长征时期以“支线”视角展开的场景,如表现西路军征战河西走廊的“西征·东归”,体现南方三年游击战的“火种记”,以及表现建立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落脚点”。这些长征路上的“支线”故事,是对观者以全景图示立体了解长征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有力补充。

“长征时期缺少史实图像,我们作为创作视觉艺术作品的人有责任和义务去做。如果不去做,就好像欠着历史一笔债。”沈尧伊说,在完成了自己的“长征影像史”后,未来的“长征”题材创作中,或将不再继续创作连环画,而是转向单幅创作。展览还展出了沈尧伊的大型油画《长征是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与今年最新创作的油画《沁园春·雪》。

“回顾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史,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艺术家的史诗意识和创作实践中的史诗性。沈尧伊先生几十年如一日,以长征的精神画长征,以大美情怀开创了一部长征题材的绘画史诗,足以引起我们对他产生深深的敬意。”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说道。

本次展览由国家大剧院、北京市文联和北京画院联合策划推出,将持续至8月15日,展期内将举办沈尧伊先生的专题讲座及相关社教活动。

(责编:孟竹、鲍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