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党员干部集体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

2021年06月20日09:22  来源:北京青年报
 
原标题:感受百年历程 重温初心使命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6月18日正式开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也于当天在馆内开展。该展览共分为四大部分,通过2600余幅图片、3500多件套文物实物,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史诗般展现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昨天上午,北京市各区委、各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集体参观展览。“展览充分描绘了一代代共产党员的群像,令人震撼”……参观人员频频被生动的历史场景所触动,道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展览精心设计了“建立中国共产党 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行改革开放 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4个部分。展览通过2600余幅图片、3500多件套文物实物,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史诗般展现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比如,林则徐等向道光皇帝报告销烟经过的奏折、孙中山早期从事革命活动时使用过的怀表、五四运动时期各地爱国群众散发的传单等等,一大批一级文物让展览分量十足。其中,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就义的绞刑架,是新中国成立后文物部门接管的第一件革命文物,被编为0001号,也被搬进了此次展览。

  展览中还囊括了大量具有时代意义、见证重大历史关头的珍贵实物。比如,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使用的部分武器、邓小平就恢复学校考试制度作出批示的原件、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使用的缶、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出席证等等,都用真实的力量给参观者留下深刻印象。

  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展览通过深度的场景复原,综合运用绘画、雕塑、音乐、影视等艺术手段,以及声、光、电等多种技术手法,打造沉浸式体验,让观众仿佛步入一段段完整的历史,给人以直击心灵的震撼。比如,展览馆一层辟有中共一大会址复原场景,一艘复原的南湖红船十分醒目;展现东北抗战的场景,则通过声光电技术,营造出一片“林海雪原”,让人仿佛感受到彼时的刺骨寒风。在红军长征部分,一组展现飞夺泸定桥的雕塑让人印象深刻:数根铁索横跨头顶,几名红军战士在“摇摇晃晃”的铁索桥上艰难“前行”,脚下是滚滚奔流的大渡河。

  技术的加持,让各种历史场景更为真实可感。比如,馆内一部裸眼3D动画影片《长征》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观影厅内,从天花板、地面到墙壁四周,7块LED屏全方位全场景呈现。影片虽只有短短5分钟左右,却能让参观者身临其境,感受血战湘江、强渡乌江时的战火纷飞,体会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时的艰苦卓绝。

  互动式的展陈设计,则让参观者拥有更强的参与体验。比如,展览馆三层,一处按比例复制的动车车厢引人注目,参观者可以模拟驾驶,通过车窗外的仿真画面感受“中国速度”。展览馆还设有多个观影室,每个观影室播放不同时期的主题视频,包括历次阅兵式和群众游行等,让参观者透过珍贵的影像资料回望百年征程。

  文/本报记者 李泽伟 蒋若静 武文娟

  摄影/本报记者 魏彤

  观众声音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烁

  真实的力量

  最能打动人

  展览馆内一处柜台里陈列着毛主席曾经用过的多个用品,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烁看得很认真,他对这些历史比较熟悉,一边看展一边和同行人员交流着。3500多件套实物让杨烁感触很深,“展陈最重要的力量就是真实,真实的力量比什么都好。”

  杨烁认为,展陈大气庄重朴实,完整而系统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路和奋斗史,脉络非常清晰,同时,又通过各种场景还原、实物呈现等,让人感觉很亲切。展览留给杨烁最深的印象就是实物多,“我昨天就看新闻了,说这里总共有3500多件套实物,这些过去可能分布在各地,这次集中展示,真实的力量是最打动人的,还有一部分第一次展出的图片,这些都难能可贵。”

  看完展览,杨烁为这座新开放的展览馆点赞,“沿着中轴线,从天安门广场、故宫,一直往北,来到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这里肯定会成为大家了解中国历史、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很好的地方,我觉得会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

  党史教育正在开展,杨烁表示,参观完展览很有感触,“要讲好故事、用好真实的力量,把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我们也在做一批聚焦建党百年主题的作品,除了已经播出的《觉醒年代》,后面还将有20多部此类题材的作品和观众见面。”

  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宁

  展示党员群像

  震撼直击人心

  在展馆一层的湘江战役部分,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宁被一幅名为《红军师长陈树湘》的绘画深深触动,这幅艺术作品,是对陈树湘牺牲前最后的描画。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陈树湘满身鲜血躺在担架上,左手系着绷带,右手攥紧了拳头摁在腰部,伤口中淌出的鲜血染红了军服。原来,在湘江战役中,担任总后卫的红5军团第34师在师长陈树湘率领下,完成了保护中央红军主力和中央过江的重任,在突围中,红34师几乎全部壮烈牺牲,师长陈树湘腰部受伤被俘,在被押解途中,他忍痛从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绞断,壮烈牺牲,年仅29岁。

  陈宁在这幅画作前久久伫立,谈及感受时,她眼泪一下子夺眶而出,“我一边看,一边思考、追问,这是怎样的一种信念和力量,竟可以让他做到这份上,为了使命,他能亲手绞断自己的内脏,毅然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么多红军战士前赴后继,他们为了理想信念,什么都能付出,精神力量真的是无穷的!”

  “展览一路看过来,我看到了共产党员的群像,这种震撼直击人心!这是真真正正的血肉之躯铸就的长城,这种伟大的精神力量真的太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反思了!”

  陈宁还透露,献礼建党百年,聚焦北京红色历史的文学作品《百年跫音》和美术作品《百年望道》近期即将完稿,不日即可面世。

  北京联合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孔军

  学生参观展览

  现场上党史课

  “今天看完这个展览真是心潮澎湃”,北京联合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孔军站在红船复原的实物前表示,站在这里,让他想到红船精神,也就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他感慨,从“红船”开始,党开始了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也是从“红船”开始,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孔军提到,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要读好党史“这本书”、讲好“这门课”。北京联合大学把党史当作一本“大教材”,通过多种方式开好思政课程。“我们组织思政课老师专题学党史。还挑选一些思政老师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将其与党史的素材结合起来,用课堂主渠道传承红色基因。同时,学校还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绘画、舞蹈、艺术等创造性的形式表现出来。”

  孔军特别提到,学校今年计划让3000多名大一学生参观北京的红色资源地,并将其作为学生的必修课。“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对外开放后,我要让我的学生们都走进这里,上一堂生动的‘党史课’。”孔军说,不仅让学生们走进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参观,还要让他们写感受,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形式,将党史内化于心。

  本组文/本报记者 李泽伟 蒋若静 武文娟

(责编:高星、鲍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