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

2021年06月17日14:54  来源:北京晚报
 
原标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

本报讯(记者张航)今天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约573秒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天和核心舱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完成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等工作,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目前,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二号的组合体运行在约390千米的近圆对接轨道,状态良好,满足与神舟十二号交会对接的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是迄今为止我国研制的标准最高、各方面指标要求最严格的载人航天器。五院总体设计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系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高旭介绍,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共有14个分系统,是航天员实现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轨道舱配备了航天员在轨生活支持设备、交会对接敏感器等关键设备,为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做好充分准备;返回舱是飞船发射和返回过程中航天员所乘坐的舱段,是飞船的“大脑”;推进舱则装配推进系统、电源等设备,为飞船提供动力,并在飞行过程中进行姿态轨道的控制。

高旭说,神舟十二号是迄今为止功能最完整、最完全的飞船,它已经完全实现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之初载人飞船研制目标。

为保证天地结合的应急救援能力,神舟飞船研制团队在此次任务中携带两艘飞船进场,在两个多月里,一支队伍并行开展两艘飞船的总装、测试及后续工作。

神舟·现场

出征!航天勇士!

仲夏,弱水河畔,万木葱茏。在西北大漠腹地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这里发射升空。6月17日清晨,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从问天阁出发,奔赴发射场塔架区,开启太空征程。

清晨6时许,问天阁前的圆梦园广场已经来了不少准备送行的人们。他们中,有的是媒体记者,更多的是生活在东风航天城里的发射场工作人员和家属。“五年前在这里送航天员出发,我刚刚嫁给发射中心工作人员,现在孩子已经四岁了。”刘女士牵着儿子的手说,这次带孩子过来,让他感受这神圣的时刻。

微阳初至,金红色的太阳光冲破云层倾洒大地,圆梦园内光与影静谧祥和,出征现场庄严神圣、万众期待。航天员出征的通道一侧,挂着横幅,上面写着“向航天员学习!向航天致敬”“祖国和人民期待你们载誉凯旋”。

6时30分许,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出一楼出征大厅,出现在圆梦园广场上。他们边走边向两边的人们挥手致意。

此刻,圆梦园广场彩旗飘扬、人头攒动。欢送队伍挥舞鲜花、国旗、彩旗,送上真挚的祝福。

出发区,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排成一行。

“总指挥长同志,我们奉命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准备完毕,请指示!航天员聂海胜,航天员刘伯明,航天员汤洪波。”广场上传来洪亮的声音。

“出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总指挥长李尚福下达命令。

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迎着大漠朝阳,登上了开往发射场的专用车辆。

此时,在距离地面300多公里的轨道上,天和号核心舱已做好各项准备,进入了交会对接轨道,等待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到来。

距离问天阁几公里外,发射塔架稳稳地拥抱着乳白色的船箭组合体。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正静静等待着三位乘客的到来。

晨光下,发射塔架由上至下徐徐打开回转平台,长征二号F火箭托举着神舟十二号飞船离开塔架的怀抱。火箭露出了全部面容,乳白色的长征火箭耸立在蓝天与荒漠之间,直指苍穹。火箭箭体上鲜红的五星红旗和“中国航天CZ-2F”字样格外醒目。

这注定是值得纪念的一天,中国人探索浩瀚太空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神舟·揭秘1

天地结合 滚动待命

救援飞船具备8.5天应急发射能力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相比五年前发射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它已经完成了进一步的优化升级,获得了大量新技能。此次任务中,神舟十二号飞船将实现五个“首次”。

■首次实施载人自主快速对接。在空间站不断调整姿态的配合下,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能快速与空间站对接,据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系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高旭介绍,神舟十二号就像是有着全自动驾驶功能的“超跑”,自主计算,自主判断到达目的地。

■首次实施绕飞空间站并与空间站径向交会。在此次任务中,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交会能力得到加强,具有更复杂的交会对接飞行模式,具备与空间站进行前向、后向、径向对接口对接和分离的功能,并将在本次任务中首次开展绕飞和径向交会对接试验。

■首次实现长期在轨停靠。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实现在轨停靠3个月,为此研制团队对返回舱、推进发动机和贮箱的热控方案,船站并网供电方案进行了专项设计,使飞船具备了供电、热环境保障的适应性配套条件。

■首次具备从不同高度轨道返回东风着陆场的能力。

■首次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开创了天地结合的应急救援任务模式,即携带两艘飞船进场,由一艘飞船作为发射飞船的备份,作为遇到突发情况时航天员的生命救援之舟。根据系统神舟队伍采用“滚动待命”策略,在前一发载人飞船发射时,后一发载人飞船在发射场待命,并具备8.5天应急发射能力以实现太空救援的能力。

神舟·揭秘2

舱体屏障 隔热保温

新“外衣”全效防护助神舟使命必达

与身着灰色调外衣的前辈相比,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一身银闪闪的崭新“外衣”让人眼前一亮,这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29厂历时两年精心研制的一款新型“低吸收-低发射热控涂层”。

和以往神舟载人飞船的任务相比,这次神舟飞船在空间站停留的时间更久,面对的空间环境也更加恶劣。届时,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迎向太阳侧的舱体表面温度将高达90℃,而背向太阳侧的舱体表面温度则低至-30℃。这种温度差将对神舟飞船内部的空气温度造成严重波动,航天员的生活环境与多种精密设备在舱内也会受到影响。除了温度的问题,长时间的太空停留,还会使飞船经历持久的空间高强度紫外照射,以及多种带电粒子配合高速原子氧的不断轰击,材料损耗将非常严重。

这件“外衣”是一种喷涂在航天器外表面的热控制材料。在空间没有热对流与热传导的高真空环境下,只有通过像热控涂层这种以热辐射形式进行温度变化的方法,才能达到设计人员预期的舱外表面温度。而“低吸收-低发射热控涂层”可以通过它自身对太阳辐照的低吸收强反射能力,大大减少飞船受太阳长时间辐照的内部温度升温现象,再通过它自身的极低的红外发射特性,在飞船处于背阳面时期减少辐射漏热,大大减缓舱内温度下降速率,起到保温效果。当然,这款“外衣”还要具备抵抗空间中时时刻刻的高能紫外辐照、原子氧轰击以及多种高能粒子与电离辐射的攻击,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全方位做到外部保护屏障,可谓是全天时无间断全效防护服。

为了研发出这种新型功能材料,研发团队确定了热控涂层低吸收与低发射两项关键技术指标,经过反复试验,研制团队从新型低吸收低发射热控涂层初期的研制,到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涂装,再到后续所有载人飞船陆续换装应用,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成功实现了符合预期设计要求的全新涂层材料,确保了航天员能够有一个更加舒适的舱内环境,顺利完成后续各项任务。 本报记者 张航

(责编:李博、鲍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