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非遗保护传承中心对外开放 打造传统文化新地标

2021年06月10日16:55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人民网北京6月10日电 今天上午,北京市朝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正式对外开放。该中心面积近2000平米,共有藏品一万余件,未来将打造成为朝阳区非遗保护传承、网红打卡、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一进大门,迎面展柜中摆放着一个硕大的纸扎龙首,五彩斑斓的颜色为龙首形象增添了层次;高悬于室内两侧空中的“非亭”、摩托车等摆设让人大呼新奇;位于大厅中心的可升降舞台上,京剧、二闸舞狮等精彩纷呈的演出陆续上演; “艺匠制造”内,参观者围在非遗传承人周围,认真聆听专家讲述的非遗技艺;内藏兵马俑的“万镜之屋”更是迎接着络绎不绝的参观者,类似电影场景的空间设计让参观者体会着光与影带来的奇妙感受。

朝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位于朝阳区豆各庄地区,2020年8月起开始装修改造,面积近2000平米,室内共三层,其中地上两层、地下一层。中心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为宗旨,共有藏品一万余件,其中国家级非遗藏品10件、市级藏品20件、区级藏品97件,优选千余件展品、7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代表性传承人成果在馆内进行展示。中心与周边的“萧太后河展览馆”“豆各庄乡情博物馆”“垡头地区文化中心”“焦化厂文化园区”“锦龙文化创意园”等文化场所组成博物群落,形成新的文化景观。

中心内部设置了锦绣人间、绵绵瓜瓞、万镜之屋、惠而好我等十个展陈单元,既包含了朝阳区特色的日坛典仪陈设、朝阳评剧团等内容,还收纳了法国面具、非洲乐器、缅甸木偶和日本不倒翁等外国藏品。中心还与国家博物馆合作编辑了画册“望重桑梓”,记录收藏的每一个作品。

在“望重桑梓”展区专门设置了“意匠制造”空间,内有木匠工具、榫卯结构、3D打印机等各种非遗物品制作工具,打造成为手工工作坊;隔壁的“邻家学堂”空间用于举办交流展示活动,空间内收藏了非洲酋长乐器、欧洲大卫塑像、日本达摩不倒翁、朝内81号普意雅先生的书柜等各种具有各地文化价值的展品,设定为交流家务技能、展示生活经验的场所,让附近居民近距离拥抱非遗的同时得到了与邻居们交流讨论的理想场所。非遗中心未来将为传承人搭建技艺传习的平台,让老百姓能够在此以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技能沟通交流,真正做到服务群众。

据介绍,朝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秉承让市民可以主动到来、反复到来为运营理念,以不只是停留在某一个人或某种技艺上,而是以思想上的传承和与社会发展相融为核心思想,将传统非遗文化与当下流行趋势相结合,吸引年轻人为主的各层级群众广泛参与。未来场馆计划周六日对市民开放参观,工作日授课交流、接待团体。

(责编:鲍聪颖、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