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博
从天而降的雨水,经过收集与净化,不仅可以成为小区的绿化用水,还能供居民清洗车辆。在海淀区青棠湾小区,经过一系列的海绵化改造之后,小区内的雨水被收集进雨水蓄水池,每年可节约用水约4000立方米。
位于海淀区永丰产业基地的青棠湾小区,是一片公租房小区,居民大多是周边企业单位职工,其中有着15栋居民楼的青棠湾B区,已经于去年完成海绵化改造。
走进青棠湾小区,低头往脚下看,绿地与步行道之间,铺设着一圈细碎的卵石。项目改造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之前小区的绿地地势较高,而步道位于低处,雨势大的时候,落在绿地上的雨水容易溢流到步道上,形成积水。而在改造之后,绿地与步行道之间的地面高度降低5到10厘米,利用坡度、地形和地面表层引导,有效解决了积水的问题。
而这些铺在地面的卵石也有自己的作用。工作人员解释,小雨的时候,卵石可以方便雨水渗入地下;雨量较大时,雨水顺着石子流入到雨水口进行收集,再顺着管道流入雨水调蓄池里,成为小区绿化用水的一部分。
在小区内的一片空地上,彩色混凝土格外光鲜亮丽。“现在咱们的脚下,就是小区的雨水调蓄池和清水池。”工作人员指着地面说,在地下的调蓄池内,雨水经过过滤和消毒,再被送入清水池中,与引入小区的再生水一起用作小区绿化灌溉用水。而地面的空间,还可以供小区居民休闲和儿童玩耍。目前,收集起来的雨水回用后,可以保证50%的灌溉用水。
小区的一角,一台全自动洗车机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实际上大有乾坤。小区居民只需把车开进停车位,再打开手机扫码,机器就可以自动运转起来。“这里洗车用的就是收集起来的雨水和再生水,经过过滤和净化,完全可以达到洗车的要求。”据介绍,这套洗车装置十分省水,每次洗车只需使用不到5升水。“有了这套洗车装置,不仅节省了宝贵的水资源,而且居民还可以省下不少洗车的费用。”
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海绵城市的建设正在铺开。北京市水务局介绍,截至今年2月,北京市共建成海绵项目3400多个,其中,绿化屋顶面积2.30平方公里,透水铺装面积15.09平方公里,下凹式绿地面积为35.43平方公里,雨水调蓄设施容积为152.04万立方米,建成区海绵城市达标面积比例为23.48%。北京市已建立“1+16+N”海绵城市规划体系,今年全市计划开展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共409项,力争海绵城市达标面积再添60平方公里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