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物业管理水平持续提质升级 提前达到三年行动计划“三率”目标

即将开展提高业委会组建率、物业缴费率、投诉量降低率“新三率”工作

2021年05月21日16:06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人民网北京5月21日电 (池梦蕊)改善小区环境、治理停车难题、推进物业管理……《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实施一年来,东城区500多个小区成立了物管会(业委会),强化了小区物业管理,提高了各方参与积极性。在提前完成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率、物业管理覆盖率、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率(以下简称“三率”)工作任务的基础上,今年东城区将从提升居民参与小区事务的组织能力、促进小区物业管理良性循环、解决小区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居民满意度等方面出发,开展提高业委会组建率、物业缴费率、投诉量降低率“新三率”工作。

关注

“三率”目标提前达到“新三率”工作即将展开

据了解,东城区17个街道核定小区数量为620个,涉及2449栋楼,建筑面积约2293万平方米,现有备案物业项目385个。按照小区性质划分,既有商品房、公寓、别墅等配套相对完善的住宅小区,也有中式楼、简易楼等不成套的住宅楼。按照小区建成年代划分,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有496个,占总数的80%。这些老旧小区由于长年缺少物业管理,普遍存在基础设备老化、上下水不畅通、冬季供暖不足等问题。

为了让老旧小区“有人管”,去年6月,东城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提高“三率”工作专班,制定了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提高“三率”工作方案和提升物业服务水平三年行动计划。截至2021年3月20日,全区纳入物业管理“三率”考核的620个小区中,新组建物管会541个、业委会15个,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率为93.4%;有物业企业管理的小区现有579个,物业管理覆盖率为93.4%;党的组织覆盖的业委会(物管会)579个,303家物业企业中党的组织覆盖的有302个,党的组织覆盖率为99.9%,党建引领物业管理“三率”大幅提升,提前达到三年行动计划“三率”目标。

同时,东城区制定全区物业服务企业“接诉即办”管理规定,建立物业企业月度点评机制,按月通报物业管理突出问题及办理情况,督促物业企业自查整改;对于群众反映问题集中的物业项目,对相关物业企业负责人实施集中约谈、行政处罚,依法督促物业企业整改落实。

东城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全力推动并基本完成2020年老“三率”的基础上,东城区今年将从提升居民参与小区事务的组织能力、促进小区物业管理良性循环、解决小区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居民满意度等方面出发,开展提高业委会组建率、物业缴费率、投诉量降低率“新三率”工作。此外,东城区研究将制定《东城区物业管理考核指标方案》,明确任务目标和工作标准,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对17个街道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工作考核,切实提升东城区物业管理水平。

亮点1 党建引领 凝聚共治共识

“再过一段时间,困扰大家生活的水压不足问题就可以彻底解决了。”近日,美术馆东街20号楼居民王娜看着忙碌的工人,充满期待地说。

美术馆东街20号楼建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共有居民52户。随着时间的推移,楼内管道老化、线路老化等问题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去年8月,该楼成立了物管会,王娜担任物管会副主任。“物管会由7个人组成,其中6位是居民,党员有5位。”王娜告诉记者,小区虽然有物业公司提供维修、清洁等基本服务,但是由于居民缺少统一组织,一些“老大难”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比如水压问题,随着楼顶水泵的压力日益减退,高楼层会出现偶尔断水、水源不充足的情况,低楼层也会出现水流细小等问题,生活很不方便。”

物管会成立后,7位成员通过走访征集居民意见,大家一致要求尽快解决水压不足的问题。物管会随即联系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物业公司、上下水改造施工方以及社区党委,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并最终启动了上下水改造工程。眼下,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居民的用水问题将彻底解决。

像美术馆东街20号楼这样的老旧小区,东城区共有近500个,大部分缺少物业标准化管理。去年,东城区发布《关于东城区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提高“三率”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着力提高“三率”,推动《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落地见效。目前,东城区已组建物管会(业委会)556个,物业企业中党的组织覆盖率达到99.9%,不仅加强了老旧小区物业管理,也提高了各方参与的积极性。

同时,一些街道通过“党建+物业”模式不断提升物业服务质量,破解居民遇到的烦心事。永外街道工委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以“永外街道物业联合党支部”为中心点,组建了一支由9名党员、1名预备党员组成的冲锋队,包含物业公司的管理层人员及水电工等专业维修人员,重点解决辖区内的急事、难事。目前,永外街道正在以定安里、革新里为综合整治、改革、提升试点区域,通过政府主导,形成物业管理的共建、共享。

亮点2 局包社区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在东城区,和平里、东华门、东直门、永外、建国门5个街道老旧小区数量较多。为了全面落实《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去年7月,东城区开展“一局包一社区”特色行动,由58个委办局对口协作5个街道中任务较重的58个社区,配合街道完成所属小区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物业服务引入、党组织成立等各项工作。

一年来,各委办局设置“结对协作工作小组”,落实“一把手”领导责任,许多委办局由“一把手”带领班子成员到对接社区一线调研,及时调配精锐力量,挑选具有重大活动经验、熟悉群众工作、物业管理专业特长的干部,全力支持配合街道、社区各项工作,号召单位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啃下了不少“硬骨头”。

永外街道富莱茵社区沙子口路70号楼和50号楼建成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原产权单位物业管理互相推诿扯皮,物业失管多年,公共硬件设施损坏也无人维修。区国资委“局包社区”工作专班主动对接相关单位,召集社区和产权单位召开五次吹哨协调会,促使产权单位同意配合完成业委会成立工作,尽快核实、厘清本单位所属产权房屋、公摊区域、地下空间的总面积,共同承担业主大会筹备期间相关物资经费,推荐业主委员会委员人选。去年11月,富莱茵社区所属沙子口路70号楼和50号楼两个业委会正式成立,为后续开展整楼的老旧改造工程、实现物业规范化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东城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局包社区”对口协作行动是委办局、街道、社区三方的一次联合作战,简单提高“三率”数字不是最终目标,根本目的是提高社区治理效能,一些委办局为此创新了工作方法。区委统战部以支部共建为切入点,明确了“134工作法”,帮助对口灯市口社区于去年7月完成了全部小区物管会和物业项目临时党支部的组建工作,针对小区原有产权单位失管以及供暖难题,帮助街道协调推进工作,启动了小区物业服务引入和热力改造工程,解决民生难题。区人力社保局探索“3+2+1”机制,针对社区在“三率”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居民高度关注的切身利益问题、矛盾隐患集中的疑难问题,按照“一问题、一对策”的原则研究制定解决办法,充分运用人力社保部门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协调等职能优势,解决业主遇到的实际问题,力求精准发力。

亮点3 多元参与 形成长效治理机制

外立面粉刷、楼本体改造、架空线入地……近日,灯市口社区甘柏小区四周搭起了绿色围挡,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建于1989年的甘柏小区占地面积约8953平方米,常住人口约700人。去年12月,甘柏小区业委会成立,7名业主当选为首届业委会委员。成立不久,业委会便迎来了首次“家访”任务。7名委员分别入户,动员居民参与即将启动的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院内树枝茂密遮挡采光,需要修剪;规范院内停车,进出车辆需要管理;增设无障碍设施,首层入口设置无障碍栏杆扶手……面对相处了几十年的老邻居,居民们畅所欲言。“业委会成立后,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的热情高了许多,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业委会主任李淑芳告诉记者,在居民的积极参与下,小区的改造方案很快确定,并于去年12月开始施工。

同时,结合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任务,甘柏小区通过“先尝后买”的方式,引入第三方机构为小区提供卫生清洁、设备维修、垃圾分类检查等服务,小区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小区治理需要居民、物业、街道、社区等多方面参与。”灯市口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施工改造完成后,甘柏小区业委会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激发业主自治活力、提升社区自治水平,形成街道、社区、业委会“三级联动”的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机制。

除了甘柏小区,东城区目前还有17个老旧小区正在改造施工中。今年,东城区将有23个老旧小区列入改造计划中,大部分是无物业小区。“东城区将落实《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与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相结合,建立综合整治项目库,以居民同意引入物业管理并交纳相应费用为前提,成熟一个推进一个,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东城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造好的小区将形成居民、物业、非公企业、街道、社区多元共治的长效治理机制。

(责编:池梦蕊、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