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余名科研人员入驻怀柔科学城

大科学装置开始进入科研状态

2021年05月20日08:52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大科学装置开始进入科研状态

  中科院物理所材料基因组研究平台里,科研人员正在工作。 张文超摄

  本报记者 于丽爽

  最近,怀柔科学城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园区的食堂热闹起来,每天都有约150人在这里就餐。目前,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一部分研究单元和实验站开始进入科研状态。“十四五”时期,整个怀柔科学城建设与运行并重。

  大科学装置开动期待第四次工业革命

  在布局怀柔科学城的五个大科学装置中,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2017年9月第一个动工建设,按计划将于2022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一共有18个实验站,分布在三个中心里,分别是物态调控中心、量子计算中心、超快科学中心,其中,量子计算中心有4个实验站。”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怀柔研究部主任吕力介绍。一个完整的量子计算实验站包含极低温的环境,这就需要有制冷机,要有很多测量线和元器件,其中不少都要靠手工完成,所以安装调试过程需要较长时间。

  吕力介绍,物质的状态跟温度、压强、磁场等有关。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就是创造极低温、超高压、强磁场、超快光场等极端条件,用来研究物质科学的。比如水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状态,调控水的状态把水变成水蒸气,人类发明了蒸汽机,掀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调控电磁的状态,人类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电气时代;调控电子的状态,导致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化。“从物理学的角度,能不能靠继续调控物质的状态、物质里的电子的状态,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做出贡献,期待这个大科学装置能够为此出力。”吕力说。

  科学装置实验条件世界领先

  大科学装置如何创造极端条件?“冷到一定程度不可能再冷了的最低温度,物理学上叫绝对零度,-273.15℃。在量子计算中心,我们能做到仅比绝对零度高0.01℃,甚至是0.001℃,这是世界领先水平。”吕力自豪地说。

  量子计算离实用还有一段距离要走,是国际上竞争相当激烈的研究方向。早在2004年,在中关村园区,物理所的科学家们就在设想,在北京找个地方,建非常好的平台,研究极低温下的量子科学问题。“当时可没想到这个装置能建得这么大。”吕力说,目前,物理所在怀柔科学城的“一装置两平台”(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材料基因组研究平台、清洁能源材料测试与诊断平台)建筑面积达11.8万平方米,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支撑和空间保障。

  截至目前,布局怀柔科学城的其他四个大科学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土建工程完工,设备安装调试即将完成,预计今年6月试运行;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预计今年6月土建工程竣工;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完成主体结构封顶,预计今年底完成土建工程。第一批5个交叉研究平台正在安装调试科研设备和试运行,11个科教基础设施和8个第二批交叉研究平台加快建设进度。

  “怀柔四条”鼓励科研人员进驻科学城

  截至目前,在怀柔开展工作的科研人员超过5000人。随着科学设施平台的建设和运行,怀柔科学城将在2025年迎来一万名以上科研人员。

  为鼓励更多年轻人到怀柔科学城,5月14日,中科院发布“怀柔四条”激励政策,将中科院各院所新增入驻怀柔、全时在怀柔开展科研工作的青年职工、特别研究助理和工程技术支撑人才作为激励对象,给予事业编制、人才指标、薪酬支持、特别补助等专项政策支持,加快聚集怀柔科学城“人气”“科研气”。

  为迎接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怀柔科学城及周边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也在加快推进。住房方面,积极构建区域统筹、职住平衡的住房保障体系,到今年底可在科学城及周边提供各类住房8000余套;交通方面,同步优化公交网络、配备共享单车,解决入驻院所科研人员“最后一公里”通勤问题;教育资源方面,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布局、深入推进一体化办学。

(责编:鲍聪颖、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