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馆无障碍观赛平台。本报记者潘之望摄
本报记者 任珊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城市文明程度的体现,也是残障人士参与冬奥会的前提。距离北京冬残奥会这一全球最大规模的冬季综合性残疾人体育盛会还剩不到300天的时间,与场馆配套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如何?昨天,记者在第31个全国助残日前夕进行了实地探访。
竞赛场馆
最佳观赛席留给残障人群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北京及延庆赛区共涉及3个竞赛场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游泳中心及国家体育馆,分别举办残奥高山滑雪、轮椅冰壶和冰橇冰球赛事。目前,所有竞赛场馆无障碍设施建设完工。
国家游泳中心和国家体育馆作为北京夏奥会场馆的再利用,其无障碍设施均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扩建。同时,两个场馆均将最佳观赛坐席留给了残障人群。
国家游泳中心的看台无障碍坐席及卫生间均比原来增加了一倍。记者在现场看到,卫生间全部采用电动门,宽幅1米,还有语音播报,镜子采用了倾斜设计,方便轮椅运动员使用。对于通道处突出的台阶踏步均增加了圆弧护角,残疾人通行时不易磕碰。
国家体育馆则对所有客梯进行了无障碍改造,残障人士可从各个入口直达比赛场地及看台。馆内增加了36个无障碍看台,分散在各个场馆的入口处,让残障观众距离冰球比赛场地更近。此外,冬残奥会时,从运动员更衣室至比赛场地,全部铺上仿真冰板,并降低坡道的坡度,运动员可以从更衣室滑入比赛场地。
北控京奥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坤介绍,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共建设无障碍卫生间18个,无障碍电梯19个,索道11条,其中轿厢式缆车可供轮椅使用,轿椅式缆车满足下肢残疾运动员带滑雪器使用,并建设了专供冬残奥会使用的拖牵索道。冬残奥会前还会分区域增加临时无障碍卫生间,设置临时坡道处理因造雪形成的高差问题。
居住环境
无障碍设施体系便捷规范
运动员居住的北京冬奥村和延庆冬奥村,则按照北京2022年冬奥会无障碍设计的相关要求,除保障比赛期间各类人群使用之外,还建成了规范、系统的无障碍设施体系。
延庆冬奥村由一个公共组团和6个居住组团组成。赛时,一、二组团和公共组团将为残奥会提供服务,共提供683张床位,其中包括158张轮椅床位。公共组团设有假肢和轮椅维修服务中心。
记者探访发现,一、二组团房间内,无论是轮椅通行宽度还是回转半径都给予了足够的空间,卫生间内各种无障碍设施一应俱全,地面更是使用了防滑地砖,保证残疾人运动员在房间内能够行动自如。
冬残奥会时,北京冬奥村可为运动员及随队官员提供1040张床位,所有的房间均设置在低层。室内家具的位置方便乘轮椅运动员使用;扶手、开关等高度和样式方便操作无需抓握。赛时还将开发无障碍智慧服务平台,残奥运动员可通过手机APP进行村内无障碍路线导航,查看无障碍设施使用状况并进行预约。
市重大项目办副主任丁建明透露,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转换期间,除少量标识及特殊要求的设施外,其他设施均不需要进行转换,尽量减少转换期的工作量。
相关新闻
北京冬奥组委举办全国助残日主题活动
本报讯(记者 赵晓松)今天是第31个全国助残日。昨天,北京冬奥组委在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举办2021年全国助残日主题活动。北京冬奥组委副主席、中国残联副主席、理事长周长奎,北京冬奥组委专职副主席、秘书长韩子荣等有关领导和嘉宾出席活动。
周长奎在致辞中表示,弘扬残奥精神、促进残疾人融合发展、推动构建包容性社会,是举办冬残奥会的重要目的。北京冬奥组委在推广冬季运动、传播残奥精神、推动无障碍建设、培训助残技能、宣传残奥文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将为提升全社会扶残助残意识,推动完善惠残举措,鼓励残疾人奋发进取、融合共享发挥重要作用,并将留下丰厚的残奥遗产。
活动中,韩子荣和中国残联有关负责同志为北京市、河北省张家口市的残疾人代表、残奥国家队运动员代表赠送了残奥教育读本和北京冬残奥会宣传推广品。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杨扬代表运动员发表了“残奥运动促进残疾人融合发展”的倡议,呼吁大家携起手来,打破歧视与偏见,给予残疾人更多的关爱。正在备战北京冬残奥会的高山滑雪运动员刘思彤表示,希望通过北京冬残奥会的举办,让更多残疾人参与运动,希望大家都有机会走出来,在运动场上找到自我,更好地融入社会。
北京冬奥组委残奥会部部长杨金奎表示,北京冬奥组委举办此次助残日活动,旨在让更多人了解残奥运动、冬残奥运动以及残疾人体育事业。他说:“奥运会和残奥会不仅是体育盛会,更要带动举办城市、举办国的社会发展。借助北京冬残奥会的举办,我们应该发展残奥意识、残奥运动,让残疾人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
为引导社会关注、支持残疾人和残奥运动,活动中,北京冬奥组委还发布了全新上市的北京冬残奥会主题系列特许商品,联合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发行了北京冬残奥会全国助残日纪念封,松下电器集团中国东北亚公司向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了物资,专门用于残疾运动员的训练和生活,全力支持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