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轮椅冰壶队、冰橇冰球队迎来全新训练馆

2021年05月15日09:46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残疾人冬季运动有新“家”了

  气膜馆内,五条标准冰壶赛道可让五支队伍同时训练。中新社记者盛佳鹏摄供图\东方IC

  本报记者 赵晓松

  “这座训练馆真的太棒了!”昨天下午,北京市残疾人文化体育指导中心气膜式冰壶冰球运动馆正式落成,首次进入这座场馆的北京轮椅冰壶队队员、曾代表国家队在平昌冬残奥会上获得金牌的王蒙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她告诉本报记者,在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这座全新的场馆让她感受到了各方面对残疾人冬季运动发展的支持。

  节能环保是重点

  这座让王蒙点赞的场馆位于北京市残疾人文化指导中心院内,采用气膜结构建筑,总占地面积9878平方米,包含奥运标准的冰球场地1块、冰壶赛道5条及高清摄像记录和计分系统,可同时满足两支冰球队和五支冰壶队的训练需求。

  项目建设承担方、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冬残奥会备战训练馆项目负责人张学坤介绍说,场馆采用高强度聚酯纤维膜材作为气膜结构,并且通过智能化控制的机电设备向结构内部送风并形成正压,将建筑外壳支撑起来并形成主体结构,室内无需再设置任何框架及支撑梁柱,“这是目前国内建造时间最短、建设用材最少、运营能耗最低、节能环保性最高的新型场馆建设结构。”

  项目设计负责人纪冬岭对记者强调,一般气膜结构的体育场馆都是按照临时建筑的标准设计,市残疾人文化指导中心的这座场馆是本市首座永久性气膜结构建筑,因此标准更高,“外围结构等基础工程设计使用年限是50年,膜材的年限是30年,远高于其他气膜结构建筑。”

  对于冰上项目场馆来说,制冰绝对是一大课题。纪冬岭告诉记者,场馆内使用直冷制冰工艺,制冷剂不可燃、无毒、无刺激性、无腐蚀性,不会破坏大气臭氧层,确保馆内冰面达到奥运标准的同时,还比采用传制冷剂制冰的场馆节能50%以上,进一步贯彻节能环保的理念。

  纪冬岭说:“我们还开发了一套远程控制系统,就像智能热水器,用手机终端就可以远程控制场馆内的温度、气膜气压等。”

  细节设计暖心 队员感觉真方便

  与硬件设施上的“黑科技”相比,这座主要服务于残疾人运动员的场馆,还让记者感受到了不少暖心的设计细节。

  比如场馆内的无障碍扶手,特别设计了高矮不同的两层——矮的那一层专门为了乘坐轮椅的运动员使用;在冰球馆内,从更衣室到场地入口通道被铺上了仿真冰,纪冬岭解释说:“这样冰橇冰球运动员在更衣室内坐上冰橇后,就可以直接滑进球馆,实现无缝衔接。”此外,场馆特别采用了向上照明、通过气膜反射光线的方式照明,在满足比赛管线需求的同时,避免影响运动员发挥。

  这些设计细节,也被运动员看在心里。首次参观场馆后,北京轮椅冰壶队的运动员们都连连点赞,曾代表国家队夺得平昌残奥会金牌的陈建新围着场馆转了好几圈后,笑着对记者说:“真是哪儿都好!而且感觉对我们来说特别方便,我自己不用别人帮助,就可以进场馆训练、上洗手间等,真正做到了无障碍。”

  陈建新的队友王蒙告诉记者,场馆内的不少设施都是国内一流,“这里还有能看到大本营的特写电视,国内其他场馆很少有。更重要的是,以前北京队没有专门的训练场馆,以后‘家’有了,想练多久就练多久。”

  据了解,在北京冬残奥会周期,这座全新的场馆将主要供北京队训练使用,冬残奥会后,它将逐步向公众开放,纪冬岭说:“我们希望这座场馆成为北京冬残奥会的重要遗产,为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做贡献。”

(责编:鲍聪颖、高星)